本日焦點

美國頂級創投、零售龍頭全聯 為何肯砸億元給台灣新創界航海王?

一位愛打電玩、德州撲克的台積工程師,他的創業夢,為何能讓全美第二名的矽谷創投、全聯掏錢支持?而拿到上億資金後的GoFreight,創辦人陳威宇只專心做三件事,打造出「新創界航海王」。

GoFreight-SaaS-航運-航海王-陳威宇貨運代理 陳威宇從台積電離職跑去創業,一路越級打怪,打造出「新創界航海王」GoFreight。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其他

2015年,GoFreight(映瀚科技)創辦人陳威宇辭去人人稱羨的台積電主任工程師一職,買了一張機票,與高中好友李彥霖一同,孤注一擲地飛到美國,只因他聽10年前在美國念書認識的幾個朋友說,這裡有個創業機會。

所謂的大好機會是,美國航運業資訊系統老舊需要革新,聽起來是個既陌生、無趣、又遙遠的想法。但創業半年,陳威宇當時已試過時尚平台、跨國代購平台等好幾個點子,都因認清市場現實而放棄。

「那是我最不抱希望、最後一個選擇了,」他說。登機前,為了留點退路,他甚至還告訴台積前主管,讓他再試最後一次,之後就會死心回來上班。

而6年後的現在,當我們走進GoFreight位於民生東路上的辦公室,儘管疫情期間多數員工都在家辦公,室內顯得空盪盪,但大約200多坪的面積,不難看出這已是約百人規模的公司。

這家航運貨運代理(freight forwarder)管理平台新創,預估今年營收可望達到億元門檻。


【GoFreight】

  • 成立:2015年
  • 創辦人:陳威宇(CEO)、李彥霖(COO)、謝豎鍇(CTO)、張鼎業(美國總經理)
  • 團隊人數:102
  • 累計募資總額:約1.2億
  • 年度經常性收入:約1億台幣 (2021年預估)

創業像玩魔獸電玩,一路越級打怪

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廣告

「我們去到美國看了一個禮拜就決定創業,」陳威宇說,他自己也很意外。

但當他們親自拜訪朋友在加州經營的貨代公司時,親眼見到狹窄的辦公室每張桌上都堆滿紙本文件,「這個行業的資訊系統實在太爛、收費實在太高、市場實在太大,」且最大關鍵是,「進來做的競爭對手又太少。」

這個發現讓他們點燃挑戰欲,心情180度翻轉,在當地待了足足3個月,每天纏著員工做訪談,「當時就是沒日沒夜想要去了解他們,」他說。

「他就像是身體裡住了一個運動員的工程師,」博士班同學、台積電同事江庭瑋觀察,陳威宇是個非常目標導向的人,很喜歡挑戰,並且求勝心切。只要找到一個他有興趣的題目,就會投入超乎常人的熱情,不斷鑽研。

廣告

這種好勝心,不只是在事業上,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例如他超愛打電玩,曾在魔獸爭霸戰一度打到全美排名前50,逼近職業電競選手的水準。

他也曾熱中德州撲克,是牌桌常勝軍,但有陣子不知為何總在某家特定牌場輸牌。好勝的他,不甘心地一去再去,硬是要打到手氣翻轉為止。

矽谷創投天王彼得.提爾(Peter Thiel)曾說,「創業就是找到一個你覺得極有價值、卻還沒人認同的題目。」GoFreight就是陳威宇眼中完美符合這一定義的目標。

創業嗅覺與矽谷同步、全聯也捧錢上門

他們挑戰的是在當年極少有人做的產業,用SaaS(軟體即服務)鎖定航運貨代業垂直領域,並專攻美國市場。產品整合電子提單、海(空)運、報關、訂倉、貨況追蹤等功能,客戶最低只要每月付60美元(約1670台幣)。

廣告

近年產業用SaaS軟體是矽谷新創圈最熱門的創業題材,但在2015年前後,全世界瘋的是共享經濟。航運軟體尤其冷僻,就連該領域的領導者、矽谷新創獨角獸Flexport,當時也才剛成立。陳威宇卻大膽投入,意外成為台灣極少數幾乎與矽谷同步、而非只是模仿跟進的創業者。

這一點,讓GoFreight成為科技媒體TechCrunch評為全美最佳早期加速器及創投第二名的Mucker Capital,首度投資的台灣新創團隊。國內零售龍頭全聯,也捧錢上門。累計至今,GoFreight已拿到上億元資金。

交大運管系教授黃明居分析,過去海運產業競爭非常激烈,以價格戰為主,少有人思考轉型升級。這兩年運價大漲,部份業者開始願意投資,尤其是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對軟體的投資意願已非常高,也是新創的機會所在。

但GoFreight的成功遠不只是因為選對題目。

廣告

拜訪加州上千家業者,闖進美國市場

創業前,陳威宇的人生堪稱一帆風順。交大畢業後,就進到美國總統拜登的母校、紐約雪城大學,一路讀完電機碩、博士,回台直接進台積電。

然而創業後,一切都得從頭學起。

例如2016年GoFreight推出第一版產品,一整年只有賣出不到5個客戶。坐困愁城幾個月後,陳威宇痛下決心,要自己跑業務,拿出有如當年拚電玩的精神,把沒做過的事情,當作一個新關卡,從第一級開始練。

這個電機博士土法煉鋼,從買書開始自學基本業務技巧、從頭研究怎麼做網路SEO(搜尋引擎最佳化),更和人在美國的另一個共同創辦人張鼎業約好,把美國加州1千多家貨代的登記資料找出來,花一年時間飛了好幾趟過去,兩人一間、一間,以一天平均十間、八間的進度,就這樣把一千多扇門敲完。

廣告

「我們也不預約,因為反正對方不會理你,索性直接殺過去,」他說。

但,「那也是我創業最關鍵的時刻,」陳威宇說,他整個人開竅,搞懂做生意是怎麼回事。且雖然很花時間,但持續做下去,慢慢地就會領悟該做什麼事情才有用,知道每敲100扇門、就會有2個變成客戶。

這段開發苦工確實達到目標,奠定了GoFreight在美國市場的基礎。GoFreight的第一個機構投資人、基石創投總經理林子樸說,目前Gofreight客戶組成中,99%客戶來自海外,其中絕大多數都在美國,在台灣新創中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每天只做3件事,規模從15人擴張到破百人

去年初Mucker入股後,帶進矽谷快速成長模式,又是另一場震撼教育。

Mucker一口氣給了GoFreight團隊230萬美元(約7000萬台幣),但也對陳威宇言明:必須以美國上市為目標,並打造一個相應的團隊,否則就不投資。

當時Mucker負責人說,「你的團隊要準備好,你自己要準備好,你要確定目標是不是往這邊走?」

熱愛挑戰目標的陳威宇當然無法拒絕這個邀請。

從那天答應接受投資之後,這一年半來,陳威宇每天做的只有3件事:招募、訓練,和建立流程。

相較於創業前5年,GoFreight只從4、5人成長至15人。Mucker投資至今一年半內,規模則從15人快速擴張到破百人,且「明年還要再翻一倍,」他說。而公司的業績、客戶數,也在同時間雙雙大幅成長至3倍。

客戶抱怨舊系統太爛!「我會把破國產車改造變法拉利」

在航運貨代業大夢初醒、開始數位轉型的初期,趕快搶下市佔,是第一要務。單以美國至少7千家貨代公司來說,GoFreight的市佔率仍僅不到1%。

同時,他更在Mucker協助下,成功網羅到曾在另一家垂直領域SaaS獨角獸ServiceTitan擔任策略夥伴副總裁的強森(Jim Johnson),以及企業協作軟體Central Desktop前銷售副總裁崔斯基(Scott Tretsky),這些在美國SaaS業界的好手,讓GoFreight脫胎換骨,成為標準的國際級團隊。

「這一年半我每天都像在越級打怪(電玩用語:挑戰超乎自己能力的目標),」陳威宇說自己又長出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skill set(技能組合)。

但陳威宇永遠都記得,當年他第一次飛到美國,聽完一名客戶的員工對他抱怨系統有多難用後,向對方說,「你現在只有破國產車可以開,但我要幫你造一台法拉利。」數年後再見到,對方向他說,「你真的把法拉利做出來了!」

(責任編輯:吳廷勻)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 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陳佳茹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固定為自己充電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