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第一座核電廠在阿布達比,「巴拉卡核電廠」背後意義令專家擔心

阿拉伯國家第一座核電廠在阿布達比,「巴拉卡核電廠」背後意義令專家擔心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拉卡核電廠2017年資料照片。|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阿拉伯第一座核電廠正式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雖然阿聯宣稱目的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但專家憂心這將使阿聯成為繼伊朗、以色列之後,中東第3個具核能力的國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於本月1日宣布,巴拉卡核電廠中的1個反應爐已經開始運轉,成為盛產石油的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個開始運作的核電廠,預料將滿足該國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不過專家也擔憂,這可能是阿聯發展核武的計畫之一,可能進一步增加海灣地區的動蕩。

阿聯核能公司(Emirates Nuclear Energy Corporation, ENEC)1日發表聲明,稱已成功啟動位於阿布達比的巴拉卡核電廠的1號機組,該公司稱這是迄今為止,阿聯實現和平核能計劃最具歷史意義的里程碑,將在未來60年內,為該國生產清潔電力。

核電廠內一共有4部機組,阿聯核能公司聲稱,若機組全數投入運轉,能生產5.6GW的電力,能滿足阿聯全國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

除了1號機組已正式啟動,2號機組也已完工可於近期商轉,而3、4號機組也處於完工的最後階段。

阿布達比王儲Sheikh Mohamed bin Zayed Al Nahyan也在推特恭賀這個好消息。

巴拉卡核能電廠是由阿聯核能公司和南韓的韓國電力公社(KEPCO)合作建立營運,耗資244億美元,2012年第一座機組開工以來,原訂於2017年就要開始運轉,但因為安全疑慮延宕至今才啟用。

這是阿拉伯國家第一座核電廠,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也在計畫興建核電廠,但尚未完工。阿聯選在此時正式啟用,緊接在7月時該國才派出「希望號」上火星探測,是阿拉伯世界第一次星際探索,也被外界認為是在向附近國家「大秀肌肉」。

「一旦機組全數投入運轉,將能抑制2100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每年減少320萬輛汽車排放量。」阿聯核能公司自信滿滿的聲稱。

石油大國阿聯,為什麼大力投資再生能源?

核電廠是阿聯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依賴的一部分計畫。阿聯是全球最大的化石燃料生產國之一,石油和天然氣目前仍是該國主要的能源來源, 而該國也在近10年來獲益於油氣生產,佔該國GDP近三分之一。根據《CNN》,阿聯光是在2019年就出口了價值500億美元的原油。

不過,由於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價格逐漸下降,甚至比化石燃料發電還便宜,阿聯也正積極開發再生能源,雄心勃勃的阿聯計劃要成為中東地區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增加再生能源產量的領導者。阿聯已花費上百億美元在開發再生能源上,希望在2050年以前清潔能源達到50%能源使用的目標

除了核能電廠,阿聯也大力投資太陽能,去年開始運轉的太陽能發電園區Noor Abu Dhabi——面積8平方公里、鋪上320萬片太陽能板,裝置容量可高達1.2GW,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

也因為日照充足、全球太陽能設備成本下降與技術成熟,這座太陽能發電廠更創下每度電1.35美分(換約新台幣0.4 元)的歷史新低價。

是發展清潔能源,還是發展核武?

不過,外部專家認為,阿聯發展核能發電的動機並不單純。鑑於該國具有發展太陽能的潛力以及中東核電周圍的緊張局勢,一些專家對核電站的需求提出了質疑。

倫敦大學學院(UCL)能源研究所學者達夫曼(Paul Dorfman)警告,阿聯對核電廠的投資「有進一步增加海灣地區動蕩的危險,將破壞環境、增加核武擴散的可能性。」

波斯灣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在伊朗與美國因核計劃劍拔弩張的情況下,波斯灣局勢升溫。2019年5月,阿聯國家空軍與美軍聯合飛行。

達夫曼認為,鑑於再生能源技術價格下降和核能發電成本上升,阿聯對新電廠的投資很奇怪。

「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陽能資源的海灣地區,新核電廠似乎沒有什麼經濟意義,因此阿聯對核電廠的興趣可能隱藏在眼前 - 就是核子武器的發展。」達夫曼指出。

《半島電視台》指出,當阿聯在2009年首次宣布巴拉卡核電廠計畫時,核能的確比太陽能和風能便宜。但是到了2012年,當阿聯開始興建機組時,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報導引述理財機構Lazard分析,在2009年到2019年間,平均太陽能發電成本已下降89%,風力發電則降43%,而核電增長了26%。

美國萊斯大學貝克能源研究所 (Rice University’s Baker Institute)研究員吉姆・克雷恩(Jim Krane)告訴《CNN》,光是成本考量,興建核電廠對阿聯來說就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選擇」。

克雷恩強調核電廠基於戰略的重要性,因為這將使阿聯成為繼以色列、伊朗之後,中東第3個具有核能力的國家。卡達在去年才稱巴拉卡核電廠為「對地區和平與環境的嚴重威脅」。

螢幕快照_2020-08-03_下午12_56_11
Photo Credit: Google Map
紅色地標為阿聯巴拉卡核電廠所在位置。

中東過去至少13起針對核子設施的空襲

核武問題一向是海灣國家的癥結,與阿聯隔著波斯灣遙望的伊朗,近年因為核計劃而受到美國制裁。在伊朗與美國之間就核計劃的緊張中,阿聯同意不會制定鈾濃縮計劃或核後處理技術,還簽署聯合國核子機構的《附加議定書》提高核能監查能力,更與美國簽署《123協議》允許雙邊民用核能合作,試圖擺脫興建核電廠帶來的「壞印象」。

不過學者達夫曼於2019年執筆的報告中,指出數項巴拉卡核電廠的安全機制缺失,例如未具備能在融解意外發生時,阻止爐心溢出抑制裝置的「爐心捕集器」(core catcher),也未具備第3代「深度防禦」(Defence-In-Depth)裝置,難以在電廠受攻擊時,阻擋輻射外洩。

考量到中東局勢相對不穩,中東已有至少13起針對核子設施的空襲,是全球發生最頻繁的地方,加上2019年沙烏地阿拉伯煉油設施遭無人機、巡弋飛彈攻擊,一度導致國內產油量損失5成,都可見在該區域興建核子設施的風險。

達夫曼更提醒,目前中東並沒有區域協議,來判定要是巴拉卡電廠如果出事導致輻射污染,應該如何究責。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