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雞農「重女輕男」?小心退休鄰居的「監視」?── 3 個有關歐洲天龍國瑞士的冷知識

不准雞農「重女輕男」?小心退休鄰居的「監視」?── 3 個有關歐洲天龍國瑞士的冷知識

Photo Credit:Gotta Be Worth It@Pexels

它多元卻團結,不僅世界競爭力第一,同時擁有人民高幸福指數。走進瑞士深處,近距離觀察瑞士的點點滴滴,你會發現——原來瑞士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一、連母雞都過得很幸福

瑞士的好福利不侷限於人類,連生蛋的母雞都過得很幸福,因為政府規定每隻母雞得有數平方公尺的活動空間,禁止將雞關在籠子裡面圈養。在這樣環境下生長的雞,想必身心會格外地快樂。

早期瑞士農場出生的雞,有重女輕男的現象。由於無法生蛋、肉質沒有母雞來得好等因素,許多剛從蛋殼孵化的雄性小雞,出生沒多久後就被送去機器輾壓銷毀或毒死的命運。這樣不人道的做法,深受各方的抨擊,因此在 2019 年法令明訂遏止這樣的宰殺方式。

至於母雞就幸運多了。基於動物福利的考量,自 1992 年起,瑞士推行禁止用籠子飼養蛋雞,取而代之是寬敞的雞舍及戶外空間,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還是要讓母雞能到草地上放風活動。這樣一來能提高每隻雞的運動量,使牠們可以健康地成長,達到更美味的雞蛋品質。

1992 年起瑞士推行禁止使用籠子飼養蛋雞,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雞舍以及戶外空間,讓母雞有更大的活動範圍。圖/Stefano Ember@Shutterstock

消費者根據飼養方式挑選雞蛋

瑞士每年生產超過 10 億顆雞蛋,根據調查顯示,許多瑞士民眾在購買蛋的時候,會考慮到農場飼養母雞的方式,來決定挑選蛋的種類。因此瑞士超市販售的雞蛋,蛋殼上印著一排數字和英文字母結合的代號,讓消費者從號碼辨別雞蛋的來源,甚至還能上網查詢母雞的生長環境。

在瑞士當地超市購物的居民。圖/Victoriano Izquierdo@unsplash

以「0-CH-1234567」為例,第一個數字代表如何養雞,0 =有機飼養(雞吃的食物來源是有機,不能打生長激素)、1 =自由放養(有日光照射的戶外空間)、2 =室內(大型的室內穀倉,但是有數量的限制)、3 =籠養;中間的英文為國家代碼,最後面的數字則是生產地區或雞舍編號。

現今瑞士超市販售的雞蛋中,高達三分之二的比例來自放養母雞。為了跟上民意的腳步,Migros 超市在日前宣布,自從 2020 年底開始,店內只販售放養的雞蛋。這樣的做法不僅順應潮流,也是為了動物的福利著想。當然,養雞成本直接反映在雞蛋的價格上,所以瑞士的有機蛋一顆售價大約折合台幣 25~30 元。

彩色蛋的代表意義?

除了普通的生雞蛋,瑞士超市還會賣五顏六色的彩色蛋。其實這種彩色蛋已經煮熟,剝殼後可以直接吃,類似我們的水煮蛋。瑞士人在登山健行時,喜歡買些這種蛋帶在身邊,方便食用。至於為什麼要塗成彩色?因為跟生的蛋有所區別,以免消費者搞混了。

二、小心!你的鄰居是「抓耙子」?

不管是住在社區大樓,還是獨棟的透天別墅,多數瑞士居民都非常遵守規矩。其中一股規範人們的無形力量,就是打小報告的風氣,尤其鄉下很多退休老人平時喜歡看著窗外,有意無意地監視自家周遭的一舉一動。

有些瑞士居民會在窗邊故意擺個假人,嘲諷喜歡查探窗外動靜的民眾。圖/創意市集 提供

瑞士良好的居住環境,是有賴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因為萬一哪天不遵守規矩的話,小心!去檢舉你的人說不定就是隔壁鄰居。往好的方面思考,這樣的行為是彼此互相監督,提醒自己凡事得小心謹慎;不過往壞處想,怎麼好像活在白色恐怖的年代。

隨便亂停車、垃圾回收沒做好等小違規事件,似乎不是什麼太嚴重的事,不過有很多瑞士的長輩生性雞婆,會樂意主動打檢舉電話。也許這些民眾為了維護周遭環境,而不自覺地變成義工糾察隊。但是別人家裡面的私事,諸如花園太雜亂、小孩的衣服沒穿好、懷疑假結婚等情況,被鄰居關心的案例時常耳有所聞。

先姑且不論他們為什麼愛管閒事,至少可以確定的一點,在這種全民制約的壓力下,迫使大家更會注意自己的行為。許多人的觀念裡,認為沒有妨礙到他人的權益下,就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可是一旦讓中規中矩的瑞士人看不慣的行為,經常看見老伯伯或老太太,熱心地挺身而出去糾正他人。

如此嚴謹的社會環境,造就民眾懂得自動自發地守秩序,不免讓人感到隨時有成千上萬隻眼睛盯著你的所做所為,「敦親睦鄰,守望相助」這句口號,在瑞士絕對是發揮到極致。

企業清廉名列前茅,「歸功」辦公室檢舉風氣

這種告密檢舉的風氣,並不侷限在住家周邊,連辦公室身邊的同事也可能成為「抓耙子」。瑞士超過 70% 的公司都有合法的申訴舉報管道。雖然這樣的做法是監督工作上的效率,並且防止腐敗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但依然有小部分是因為個人的厭惡而惡意檢舉。

瑞士超過 7 成公司都有合法的申訴舉報管道。圖/Kaitlyn Baker@unsplash

根據監控貪汙腐敗的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評比,瑞士企業的「清廉印象指數」幾乎每年都位居世界前 5 名的位置。由此可見,告密的風氣讓瑞士人不僅在居家生活上一絲不苟,連工作上也相當潔身自愛,因為糾察隊員就在你我的身邊。

三、車牌「認人不認車」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在瑞士的大街小巷,即使你不認識對方,但是只要藉由車牌就能立即辨別這台車是從哪裡來,而猜到是何處的居民、講什麼語言,車牌其實透露著許多車主的訊息。

19 世紀末,巴塞爾地區要求機動車輛安裝車牌,其他州隨後跟進這項制度。到了 1905 年,瑞士全國統一實施牌照登記系統。目前車牌的號碼編制方式,便是從 1933 年延續到今日。標準的瑞士車牌,是由兩個英文字母加上數字的組合,英文字母代表 26 州的縮寫,數字是從 1 6 位數的序號。

所以從車牌的字母縮寫,就能判斷車主住在哪裡。根據瑞士法律,車輛登記的地址就是停放過夜的地方,而且 1 個月內要超過兩個周末以上。這樣一來,基本上就是車主居住的地方。

瑞士車牌前、後的大小不一樣,前方一定都是長方形,尺寸比後面的小約三分之一,後面的車牌還有正方形的款式,民眾在申請牌照的時候,可以依照車形挑選搭配。後車牌的左右兩側,分別還有紅底白十字的瑞士國徽和州旗的圖樣,形成瑞士車牌的最大特色。

這是瑞士自用車的白色車牌,一邊是國徽,另一邊是州旗圖樣。圖/創意市集 提供

瑞士車牌是認人不認車,換新車後照樣能使用原本的車牌,除非是搬到其他州居住,車牌才需要更換,因此即使你同時擁有兩輛車,只要有一張車牌即可。如果今天心血來潮想換車出門,自己把車牌抽出來,掛到另一台車上就好。正因為車牌代表著個人身分,某些號碼自然變得搶手。

競標車牌,最高價創 23.3 萬瑞郎紀錄

雖然瑞士人不迷信所謂的吉祥數字,但特殊的車牌仍然是炙手可熱,想要擁有指定號碼的人,可以向監理所提出申請。倘若你要求的號碼還沒發出去,只需要付點額外費用,便能有這組號碼。萬一已經歸他人所擁有,他們還會代你向對方詢問是否願意轉讓,通常雙方同意就能進行移交手續。

瑞士車牌的號碼,代表發行的先後順序,也就是說車牌數字越少,發牌的年代越久遠。有些家庭甚至還會將珍貴號碼的車牌當作遺產,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例如像數字低的特殊車牌,甚至還有人競標搶價,2018 年《ZG-10》的車牌就曾經以 23 萬 3 千瑞郎的高價賣出,是目前市場上交易車牌的最高紀錄。

車上有大咖?車牌會說話

工程車的車牌顏色是藍色。圖/創意市集 提供

除了普通家用車輛的白色車牌外,偶爾還能看到一些特殊顏色的車牌。藍色是鏟雪車或工程車、綠色是農用車、黃色的是小型摩托車;軍方的車牌是黑色,而且英文字母是 “ M ” 開頭,不使用各州字母的縮寫。至於各國大使館的配車,最前面是 “ CC ”、 “ CD ” 及 “ AT ” 的縮寫,再接上各州的代碼。認識瑞士的各種車牌號碼後,你就知道這輛車上坐著哪一號人物了。

圖/創意市集 提供

《作者簡介》

蘇瑞銘Ricky

生長於台灣嘉義,大學雖然主修經濟,但是因為對於語言有濃厚的興趣,曾經修過法文及義大利文課程。旅居歐洲的日子裡,除了在法國待了 3 年的時間,之後就一直住在瑞士南部的貝林佐那(Bellinzona),工作領域包括寫稿、帶團、經營民宿等多元的斜槓人生。

在瑞士生活、跟瑞士人結婚,對於這個生活大半輩子的國度,儼然已經成為第二個故鄉。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跑遍瑞士各地,接觸到不同地區的人們和文化。

目前已出版《個人旅行.瑞士》、《開始在瑞士自助旅行》、《開始在歐洲自助旅行》、《瑞士玩不膩:行程規劃書》、《人生夢想清單!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歐洲最美城市》、《人生夢幻絕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歐洲最美小鎮》等 10 本書籍。

註:本文摘自蘇瑞銘Ricky的《瑞士幸福式》,由創意市集授權換日線原文轉載並增訂小標。惟圖、文經編輯,均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執行、核稿編輯:周盼儀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