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熱文

學生找代寫,教授隨便看 為何連頂大也在「賣文憑」?

近期的政治人物論文大亂鬥,竟連聲譽良好的學校都淪陷。國家經費挹注豐厚、又以研究品質著稱的國立大學,為何也頻傳學術倫理危機?

碩士-論文-英國-美國-代寫-在職進修-學位分流 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其他

【系列報導】花11萬找論文槍手 頂大商管碩士生:自己寫,不划算

90年代高教擴張,碰上近年少子化,成了最戲劇性的衝突。台灣的中後段大專院校開始收不到人、降低文憑授予門檻已不是新聞。

然而,近期的政治人物論文大亂鬥,竟連聲譽良好的國立大學、頂大都淪陷,且根據《天下》採訪,代寫、抄襲仍是國內頂大研究生的現在進行式

國家經費挹注豐厚、又以研究品質著稱的國立大學,為何也頻傳學術倫理危機?

老師重研輕教,人脈就是錢脈

「國立大學一般是以學術為導向,理論上對學術品質的把關也比較高,但相對來說競爭也較激烈,學生去胡搞的機率也可能比較高,」交大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辦公室主任周倩觀察。

不只學生,老師的競爭壓力也不遑多讓,忙升等、集論文點數的下場往往是「重研輕教」,「你把這個(學生的論文)教好,你也不會過得比較爽,」一名頂大教授不諱言,還是自己的研究更重要。

輕易開啟學術殿堂的門閥,讓不夠資格的學生溜進去,對教授而言,還有其他好處,尤其是當這些學生具有政治或商業上的前景。

廣告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點名「碩士在職專班」已是一門生意,「有身分地位的人可以輕鬆取得學位,而指導教授可以桃李滿天下,在『人脈就是錢脈』下取得更多政經資源。」

減招、教授連坐,有用嗎?

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論文抄襲案,讓教育部近期大動作祭出8項學位論文品保機制,以減招、教授連坐作為懲罰。然而,在嚴刑峻法以外,台灣或許是時候正視「是否所有研究生都要產出學術論文?」的長年論戰。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4年一共有27校、37件學位遭撤銷,其中17案因論文抄襲。撤銷案裡,在職專班佔一半以上。

在職專班的立意,原是回流教育、終身學習的實踐,學生多為已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士,更清楚自己欲進修的項目,能將學術界的理論帶回實務現場。(延伸閱讀:大批職場老鳥回學校上課 新加坡的大學新面貌

廣告

然而,在「學位授予法」規範下,實際運行起來卻和想像中差距甚遠。

「學位授予法」第7條規定,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或者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等方式代替碩士論文,但國內僅少數學校、科系開放,且多半為藝術、體育類碩士班。 這些限制導致一個學生要從碩士班畢業,還是往往以學術論文為主流。

(劉國泰攝)

尤榮輝指出,「高社經地位的在職人士平時工作繁忙,難有時間好好寫論文,於是衍生出代寫論文產業,或者論文主題不符系所專業,或者有人就直接抄襲他人論文。」

在學術的高規格要求之下,「在職專班」的良善初衷於是變調,近期更因政治名人投機事件而聲名狼籍。

國外怎麼做?英美高教盛行「學位分流」

其實,國外大專給在職生進修用的學程,不會有學術論文的要求,而是以高修課學分為主。根據歐美碩士搜尋網站FindAMasters,不用論文畢業的碩士班不勝枚舉。

廣告

以英國為例,研究所從名稱上就分為不需論文的修課型碩士(taught master's degrees),與要求學術論文的研究型碩士(research-based master's degrees)。與碩士班入學資格相仿的選項還有學士後文憑(Postgraduate Diploma)、學士後證書(Postgraduate Certificate)等,進修選擇多元。

美國、加拿大知名大學亦提供不少非論文碩士學程(Non-thesis Programs),幾乎所有系所都能看見分流機制。

「尤其在專業的科目裡頭,會分得更細,例如法律系,要走實務當律師和要往上念博士,培訓方式當然會差很多,」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詹盛如指出。

國內不少學者支持歐美這樣的學位分流制,例如前世新大學校長、新任監委賴鼎銘便以「袞袞諸公們,饒了碩士生吧!」為標題投書為研究生求情,認為實務導向的學生,應免去論文要求,這同時也是為台灣大專院校的學術品質把關。

國內母法已完備,但推行仍缺共識

雖然「學位授予法」保有以作品、技術報告、實務報告畢業的開放性,「母法是有,但我後來問了幾所大學,都說做不到,」詹盛如說明,「這需要學校內部『校級』的教務會議通過。坦白講,頂大比較不容易妥協這件事。」

廣告

交大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倩指出,「我們的碩士學位比起國外並不差,就是因為我們要寫論文。」她認為在職研究生的論文不一定有多大學術貢獻,但對其本人而言,卻是最能訓練思辨能力、習得研究方法的途徑。

顯示對許多學者而言,學術論文仍是碩士生涯不可或缺的里程碑。

高師大教育系教授吳美瑤表示,發展非論文碩士學程,教育部要進行完整的比較研究,「不寫論文,品質控制還是要做。」她舉例,學程規劃、產學合作、學分認證如何定義,都不可輕忽。

「否則,不學精髓、只學表面,最後我們還是會變成學店,」她一語道破。(責任編輯:黃韵庭)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2030年臺中時空膠囊:打造環保低碳新城市!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