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最熱

讓台灣人人有口罩的國家隊救星 為何成了高雄搬不走的不定時炸彈?

9月,虛驚一場的乙烯洩漏烏龍,讓高雄氣爆陰影再度浮現。要求兌現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承諾、石化管線撤出高雄市區的呼聲再度響起。事實上,政府承諾的期限已到期了,為何遷不走?這個曾引領台灣經濟的老工業區,如今為何充斥雞蛋水餃股?

大社-石化-高雄氣爆-口罩-石化管線-古雷-林園 高雄的石化業推動台灣經濟發展,一條條管線也讓高雄市區潛藏不定時炸彈。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其他

沿著高鐵南下,當左手邊開始出現一個又一個冒出縷縷白煙的煙囪,緊接兩旁會再出現一座座矗立的石化廠、儲槽,代表終點左營站快到了,即將進入台灣的石化、鋼鐵之都高雄。

從早期生產紡織、塑膠原料,到今天轉為光電、面板、半導體的原材料,高雄石化業推動了台灣經濟向前,卻也在高雄市區埋下了一條條石化管線,成了一顆顆不定時的炸彈。

今年9月,高雄市前鎮區又發生了疑似乙烯洩漏的事件,讓 2014年丙烯洩漏釀成高雄氣爆的陰影再度浮現。石化業者緊急檢查石化管線,最後證明洩漏只是烏龍一場,但呼籲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從特種工業區降級為不可做石化產業的乙種工業區)、停產的聲浪再度響起。

為什麼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就能解高雄潛在的危機,卻又始終沒辦法完成這個心願?問題出在哪裡,對台灣又有何影響?也許可從今年意外爆發的新冠肺炎,來說明石化原料的重要性,讓降編始終是左右為難的難題。


廣告

【小辭典】什麼是降編?
政府編定的工業區分為特、甲、乙、丙、丁等五種工業區,每種工業區都有使用限制,只有甲種以上才可以設立石化廠。大社石化工業原編定為特種工業區,如果被降級為乙種工業區,按規定就不能做石化廠,等於是變相強迫石化廠關廠,但仍可以做一般民生輕工業或者高科技產業。107條款+2,就是原訂於民國107年降編,但後為考量廠商遷廠、安置員工需要時間,再給予兩年緩衝期,今年就是大限年。


意外的「禮物」:口罩、防護衣的關鍵原料來自大社、林園

年初,經濟部工業局緊急在台灣各地籌備口罩、防護衣的生產,找上了大社、林園石化業者更改製程,生產口罩、防護衣的原料,沒有這些關鍵原料,再多的口罩機也無用武之地。

廣告

最後大社出防護衣、林園支持口罩原料,解決工業局的燃眉之急,這是口罩國家隊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讓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感嘆說,「幸好台灣仍保有基礎工業原料的生產,如果沒有,遇到新冠肺炎這種緊急情況,捧著錢也未必能買得到。」

再細看佔地109公頃的大社石化工業區,更能看到計劃經濟的特色與壟斷性。

時間回到1974年,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推動台灣十大建設,搭配中油高雄煉油廠,在大社、仁武、林園成立石化工業區,這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王建棟攝)

這裡有台灣唯一合法氰化物生產商

從最上游煉油到最終產品,一個配一個形成嚴密的產業鏈,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行。台灣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表示,這些業者有的是上下游,有的互為供應鏈,緊密配合缺一不可。

廣告

以生產劇毒氰化物而獨步全球的大能化工為例,當初因製程與劇毒產品的敏感性,還必須靠著蔣經國三子蔣孝勇入股、支持才准予設立。

大能後來發生財務危機,員工發動自救、改名為元際化工,雖然今天蔣家色彩已經淡去,但元際仍是現在台灣唯一合法的氰化物生產廠商。

而且至今,大社還有三家石化業者跟氰化物有相關製程,彼此互為供應鏈,並往上升級成為光電、面板產業不可或缺的原料,例如面板產業的導光板。

中信辜家起家基地也在大社

高雄大社的石化公司都大有來頭。國喬石化是全台灣第一家生產出尼龍66的業者,尼龍66是專門提供高彈性瑜珈褲或貼身服裝使用的原料。讓台灣紡織業不需要再從日本與歐洲進口。

廣告

國喬還有很多傳奇故事,在中信集團創辦人辜濂松接手前,國喬是有國民黨色彩的大德昌公司,每次只要景氣大好,一年都可賺數個資本額,後來辜濂松接手也碰到了好景氣而大賺,被稱為是中信辜家起家的基石。

辜家在大社還有一家公司福聚公司,是世界最大石化集團之一的荷商利安德巴塞爾(LyondellBasell)與台泥辜家、中信辜家合資,引進的PP(聚丙烯)生產技術獨步全球,後來辜家和巴塞爾一起將股權賣給李長榮化工

很不幸的,造成高雄氣爆的丙烯,本來是要輸送到這家工廠,後來管線意外洩漏造成氣爆。撇開氣爆,這座工廠至今仍生產全球最好的聚丙烯。

台灣第一家人造纖維、合成橡膠原料廠

大社也是台灣紡織、鞋業的關鍵原料生產地。台灣第一家人造纖維的原料廠就設在大社,創立者也是大有來頭,首任董事長石鳳翔,曾是中國最大紡織業者、也是蔣介石的親家。除此之外,股東陣容還包括新光創辦人吳火獅、台南幫創始人侯雨利等。

廣告

台灣紡織業高峰時期一年能夠創匯百億美元,從大社的石化原料一路往人造纖維、織布的垂直整合生產模式,功不可沒。

台灣第一家合成橡膠公司台橡也在大社,投資者則是欣陸集團創辦人殷之浩,至今仍是Nike重要的材料供應商。台聚則是美商國民製酒及化學公司(NDCC)創立 ,幾經轉手之後,現在經營權屬於台聚集團董事長吳亦圭家族,防護衣就是使用台聚的原料。

除此之外,沒有大社的原料,就沒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塑膠王國奇美實業。45年來,大社石化工業區推動了台灣經濟起飛,也記錄企業集團發跡的過程。

想搬家,為何卻離不開?

但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卻不在意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雖然會少了本土原料的來源,但趙令瑜認為,現在台灣的環境已經不適合做大規模生產了,石化業在台灣,應該思考少量多樣與高值化。

這其實台灣石化業者的共同心聲,他們也想搬走,也想走高值化,生產高單價產品,「我講老實話,工廠有一定的壽命,40或50年,如果不做大投資改善,一定很容易發生問題,而地下管路的壽命大約也是40年,管路的風險是存在的,」台灣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代表石化業說,不管為了民眾的安全,解決地下管路的問題,搬廠是必須要面對的,但不能光喊降編、關廠,問題是能搬去哪裡。

台灣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邱劍英攝)

其實,大社石化業者已努力搬家多次,卻沒有一次成功,第一次是2000年前後,配合中油在高屏地區推動八輕計劃,選址包括了屏東滿州鄉、南州糖廠等,但因為卡在選址旁有空軍炸射場以及地方人士反對而作罷。

第二次是2005年到2011年的國光石化計劃,當時中油改弦易轍,直接改與大社在內的民間業者合資成立國光石化公司,希望能在台灣設立一個「麥寮六輕模式」的新石化園區,從台南、嘉義找到彰化沿海,最後前總統馬英九宣告終止,之後國光石化轉戰馬來西亞也失敗,最終國光石化在2018年宣告結清停業。

大社原地踏步,古雷追上來了

兩次都搬不成,倒是對岸中國大陸政府的招手已經有了成果,從2008年第2屆海峽兩岸石化產業發展論壇簽定意向書,準備投資60億美元準備落腳福建泉州,到了2016年確定落腳福建漳州的古雷半島,2017年福建古雷石化一體化項目(垂直整合石化園區)動土,歷經三年興建,第一座工廠在今年開始生產。

大社卻仍在原地踏步,工安的風險則愈來愈高。

本來經濟部與地方政府的承諾是在民國107年將大社工業區從特種工業區降為乙種,並給予兩年緩衝期,今年就是大限之年,大社不能再從事石化生產,屆時石化原料不用穿越高雄市區運到大社。但這個承諾幾乎確定是跳票了。

原因是這一紙片面的承諾,引來爭議,卻從沒解決問題。

政府跟居民掛保證遷廠,業者卻被蒙在鼓裡?

1990年,台灣環保抗爭熾熱但經濟發展也如火如荼,亟需上游關鍵石化原料,因此時任行政院長郝柏村夜宿高雄市後勁地區,順利推動五輕,但為了化解抗爭,也留下五輕運轉25年後遷廠的承諾。

看高雄市楠梓後勁居民反五輕取得勝利,高雄縣大社鄉民的抗爭也愈演愈烈,終於在1993年,時任經濟部長江丙坤與高雄縣縣長余陳月瑛經多次協商後,做成「大社工業區內各工廠應配合中油高雄煉油總廠五輕遷廠計劃一併遷移」的承諾。理由是五輕關了,大社石化工業區的原料就沒了,乾脆一起搬走。

配合五輕25年遷廠的時間正好落在民國107年,因此又被簡稱大社107條款,總共11家業者受107條款規範。但問題來了,江丙坤與余陳月瑛達成承諾前,事先完全沒有跟大社11家石化業者做任何溝通,業者不僅被蒙在鼓裡,還被單方面決定了25年後的命運。

因此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說,大社廠是民間企業不是國營企業,經濟部無權替民間企業做任何承諾。林書鴻堅持,「強制降編關廠,屆時如損及到民間財產,一定會打官司要求國賠。」

廠商不認單方面承諾,多年來又搬不了家,讓中央或地方政府都無法兌現降編、關石化廠的承諾。

但107條款卻困住了大社石化業者的發展,既然總有一天會遷廠,因此大社石化業者蓋新廠、甚至蓋實驗產線,連蓋研發中心都困難重重,拿不到政府的許可,讓業者感嘆,「20年來,就算有心投鉅資來升級轉型,卻四處碰壁,長久以來,就一直在這種不知死活的氛圍下度日。」

業者、市民、產業三輸的困局

例如李長榮化工想蓋研發大樓,準備聘請70位碩博士研究員,但受限107條款,只能到15公里外的楠梓加工區買地設研發大樓;台橡研發中心跑了三年的建照申請,最後還是沒有得到許可,研發中心只好改設美國德州的Dexco,台橡另一個應用研發中心則設在岡山本洲工業區。

商機與競爭力就這樣流失了,曹明說,「不准設立實驗產線,如何讓研發成果落地?」

長年不賺錢,讓股價成了雞蛋水餃股,競爭力愈來愈弱,只能隨著景氣好壞而起伏。而管線、設備老舊也很難做大幅更新,只能眼睜睜看著情況不斷惡化。但為了生存仍必須正常生產,讓石化原料照樣穿越高雄市區,風險依然存在,形成了業者、高雄市民、台灣產業發展三輸的困局。

兩個解套方案vs.該離開就離開

有沒有新的解決方案?曹明指出,大社遷廠希望,寄託在中油二選一的第四套輕油裂廠廠更新案。第一個方案是中油在林園就地拆掉舊廠蓋新廠,對中油來說,這樣的影響範圍最小、推動阻力也較小,但無助於大社業者解套、升級。

第二方案是配合高雄港填海造陸第二期計劃,興建年產85萬噸的乙烯廠,並搭配使用中鋼廢熱產生的蒸汽作為原料,形成一個循環園區。

中鋼廢氣回收管線(劉國泰攝)

但這個計劃的挑戰是必須搭配大林蒲遷村,遷走了居民才可能有新的投資,而且是僧多粥少,土地與上游原料有限下,必須有先進技術、產品或從國外引進獨特技術,才有機會被選中。但無論如何,這已經是大社業者的新曙光了。

願望若能成真,大社則轉型成為研發中心與實驗基地,量產基地則移往高雄大林蒲的新園區,把關鍵原料留在台灣,也讓石化管線、原料不再穿越市區,解除高雄市民的風險,創造多贏的局面。

但也有反對石化產業的人認為,台灣不需要這麼多高污染產業,該離開的就離開去中國大陸投資,把關鍵原料運台灣即可,屆時大社關廠、高雄大林蒲不做石化業,這才是最理想的結局。(責任編輯:洪家寧)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調和工藝的極致展現–皇家禮炮 24 年干邑桶威士忌鉅獻亞洲!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