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A
1
如果有任何意見請填寫下方表單回饋給我們(但請不要灌爆它 XD)
2
https://forms.gle/Mbvpf3AdcXJ4YNnM9
3
4
時間戳記回應問題編號回應內容
5
5/30 下午
因應某位醫師朋友回饋,新增死後確診比例,移除累計死亡案例數圖(後來覺得看不出趨勢),為了加入死亡後確診比例這件事,試過無法堆疊長條圖+堆疊長條圖+折線圖在同一張圖上(已哭),取捨之下移除累計死亡案例數
6
6/1 14:04Q24、Q25
台北市長雖然有說過這個階段沒有疫調的必要,但昨天記者會仍然有說明他們疫調的流程。另外,對外公布公共場所活動史與確診案例疫調是否有接觸者,兩者並無關聯。
7
6/1 19:20Q26回應Ptter,新增死亡年齡段圖
8
6/2 13:10Q27因應網友回饋,校正 5/26 數據
9
Q29、Q30、Q31
回應黃先生、鄭先生的意見,我們暫不製作逐日確診者年齡層的數據,因為這可能跟篩檢優先順序有關,且也可能是受到京元電子、文大的群聚感染影響。
10
Q28
回應學習用色彩認識圖表的台中某醫中醫學生,因圖2是希望看各日個別回歸的部分,所以我們嘗試改成漸層之後,覺得效果不如原本容易分辨,所以改回去了喔
11
Q33已修正
12
Q34已修正
13
Q35已PTT回信
14
Q37
回應ETtoday記者,可以使用圖表。最好能註明數據取樣日期,因為圖表每天變動中,謝謝。
15
Q36
回應Lynn,以我們目前更新數據的人力及關注的方向,可能沒有餘力做到這麼細了 QQ
16
回應醫生同學,新增確診案例死亡率、死後確診比例圖
17
6/9Q40 43
感謝Alex及周先生回應並於此致歉疏忽,6/9 台北市(63錯置為53 嘉義市案例加入至嘉義縣)輸入錯誤修正,圖10 11 12 13 自動修正 另,工作表[行政區案例數]中,C欄僅輸入當日確診而非本土,本土均列表於表格中
18
Q41
回應李桑,我們有注意到官方記者會有提到該數字,如何正確加入該數字仍在研究中。該文說明為:這波疫情從5月11日至6月6日為止,其中已經有2,157位解除隔離 但是我們沒有 5/11 開始的解隔離數字 (5/15 開始) 仍在查證中
19
*6/10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3Bp_133jaKM_9c3TecbuTQ?typeid=9 此文指出 5/11 當下解隔離 1093 人,可以據此推算 6/6 解除隔離總人數可以設定為 3250 人。
20
*6/8 記者會中,口頭提及解隔離人數來到 2157,但是官方文件未提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697qpkTRw#t=9m20s
21
*5/19-6/10官方發布之數字中,解隔離數字一直維持在1133,但幾天記者會中有口頭提及,無法追溯這期間解隔離各為多少 * 6/14 解隔離後續已更新
22
Q42
回應李同學,目前只有抓死亡案例年齡層的資料,尚未抓確診中各年齡層的資料,暫不分析各年齡層死亡率
23
6/10 15:15Q44回應拉拉,修改圖9完成
24
6/10 15:45Q45
回應拉拉,圖9已經是抓死亡案例中,分到各自己的確診日(含死後確診),再去算該確診日有多少死亡;再以此數字去除以校正回歸後的確診數了喔
25
6/10 14:55Q46
回應LiuPh,行政區細分目前沒有規畫特別產生圖表,原因如下:1. 各行政區地方政府多有公布 2. 各行政區均公布圖面容易雜亂 3.單以增加來看,很難定義何為嚴重/趨於緩和的行政區進而表列。在特定圖表下仍可看出趨勢,如有情況會考慮另外表列
26
6/17 9:55
回應LiuPh,測試使用 Rt 計算各縣市變化也不佳,目前參考 Q48 新增行政區盛行率,希望足以追蹤行政區變化。
27
6/12 21:25Q47回應霖 圖表 12 13 標題修正
28
6/17 9:55Q48
回應帆心 新增行政區盛行率(累計確診數/設籍人數) 設籍人數以內政部戶政司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五月份資料為準
29
6/17 19:45Q50
回應曾交換東南亞醫學院的醫學生,試著新增了英文圖表,僅供參考
30
6/18 1645Q53 回應Rody,已修正案例檢驗數相關函數套用部分
31
6/19 1422Q52
回應熱心人士,應該是我們剛好在因應英文版修改群組名稱、並修公式的時候看到 XD,目前都正常囉,感謝
32
6/20 13:43Q55
回應馬克,的確是如果要精準的去分析,應該以當時各年齡層確診的人數來算比例,但每階段各年齡層確診人數也是浮動的比例、而這資料我也沒有找到,目前僅以結果呈現
33
6/21 14:20Q57
回應馬克,感謝提供來源,補上了數據資料,惟資料來源70歲以上都是同群組無法再加以分析,補上圖表請參考
34
6/24 8:00Q58
回應陳,檢驗能量計算基礎來自該頁籤左上角的資料(https://data.gov.tw/dataset/120450) ,與您所列舉的數據相符,只是加上假設的計算,具體可以參考該頁公式 及解讀
35
6/29 16:00Q61 回應 Rody 已修正 6/29 紀錄之日期錯誤
36
7/7 8:50Q62
回應 A,圖 1 與圖 7 數字差異來自是否包含境外。圖 7 包含了所有確診數字,但是圖 1 與 2 只計算了本土案例。已於圖 7 加上備註說明,感謝提問。
37
7/18 8:30Q63
回應James,參照建議,已查詢相關資料將 under 10 與 10-19 年齡組分開。
38
39
40
*其餘回饋我們都還在嘗試或討論中,如果raw data量很大的,我們會斟酌。
41
42
*本表不開放給一般瀏覽者編修,所以請不要寄信來要求編輯權限,請見諒,謝謝~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