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事就鬧脾氣?不是不能生氣,而是要教孩子宣洩情緒時的正確「行為」

生氣是一種情緒,不是十惡不赦的錯誤,它甚至是必要的保護反應。這問題的關鍵不在「情緒」,而是「行為」。孩子確實可以生氣,但是必須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狀況來了:孩子就是愛生氣

孩子很容易生氣,一點點小事也可以鬧情緒,整天都得小心翼翼不要踩到他的地雷,不然一下子又大鬧起來。孩子的情緒有時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上上下下的。究竟應該順著他,讓他不要生氣,還是要處罰他,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呢?

有看過《怪獸電力公司》嗎?這部卡通電影中的怪獸們在夜裡去嚇孩子,就是為了收集驚嚇時產生的情緒能量。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比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就算你玩得再累,做了很多事,但心情很好,然而只要孩子一惹你生氣,即使你沒做什麼事也會覺得很疲累。「累」並不是因為體力上的支出,而是情緒上的波動造成的。因為情緒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孩子每次發脾氣大鬧一番,隨著能量大量消耗,冷靜之後會馬上昏昏欲睡。在孩子能量過剩時,用適當的運動來消耗孩子的能量,就可以減少孩子鬧脾氣的機會。不需要強制壓抑讓他乖乖不動,即使孩子這樣配合忍耐,大概也只能撐過一星期而已。

想想看,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人會選擇一個人去看電影,讓自己擁有獨處的時間;有人會選擇去體育館,透過運動流汗來宣洩不滿;有人會在網路上購物,找尋新奇商品用力給它買下去;這些都是自我調適的策略。但是孩子年紀還小,他們沒有足夠的策略幫助自己。

情緒就像水流,一定要有宣洩的出口,不能用壓抑去圍堵,不然會有大爆發的一天。讓孩子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將過於旺盛的能量用適當的方式消耗掉,才能增加他們的情緒穩定度。

 

▍給爸媽的話

我很喜歡《腦筋急轉彎》這部卡通電影,裡面說到不論開心、難過、生氣、討厭,都有它的意義。當孩子很難過時,不論如何開心地對他笑都無法安慰到他;相反地,只要能感同身受地陪他一起傷心,卻可以讓他感到安慰,反而更容易讓他平靜下來。

生氣也有它的正面意涵,就是要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特別是在危機四伏的原始環境中,隨時要為生存奮戰。然而,現代的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生氣反倒變成是人格上的缺陷了。生氣是一種情緒,不是十惡不赦的錯誤,它甚至是必要的保護反應。所以請別要求孩子「不可以生氣」,因為不僅孩子做不到,就連大人也做不到,不是嗎?

可是,孩子生氣時難道不需要被處罰嗎?我們的內心或許經常陷入這樣的困境,似乎只有「壓抑」或「放縱」這兩個選項,但這兩個選項都不對,不論是大發雷霆痛打孩子一頓,或是讓孩子恣意釋放怒氣,特別是四歲以下的孩子,越生氣只會讓他越來越有脾氣。

這問題的關鍵不在「情緒」,而是「行為」。孩子確實可以生氣,但是必須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不是在限制孩子,而是保護。想想看,當孩子習慣使用錯誤的情緒表達,在家裡我們還可以包容,但是到了外面世界卻不是如此。

就讓我們試著改變說法,不要把「不可以生氣」掛在嘴邊,換成「生氣時不可以做什麼」吧!

 

跟著光光老師這樣做

面對愛生氣的孩子,我們要做的是減少他生氣的頻率,再將重點放在讓孩子學會如何冷靜。孩子可以生氣,但是不應該一生氣就鬧上一小時,時間的長短才是問題的關鍵。

想想看,在學校一堂課只有四十分鐘,如果孩子發脾氣卻不能在十分鐘內冷靜下來,在學校的生活就會遭遇困難。這時可以透過以下的協助和引導,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一、轉移注意力

四歲以下的孩子對自己情緒的察覺不佳,只會覺得心情不舒服,卻搞不清楚是生氣或難過,往往一發脾氣就大鬧一場,全然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這時,請不要問孩子原因,因為他根本無法詳細說出來。一再地詢問原因只會反覆提醒他不舒服的感受,當然就越鬧越兇。這時可以試著在孩子剛要發脾氣時,幫孩子將注意力與情緒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也就比較不會鬧脾氣。

 

二、離開當下

對於感官較為敏感的孩子,在吵雜而擁擠的環境下很容易感到不舒服。想想看,如果家裡樓上正在裝潢,不時傳來「答答答……」的電鑽聲,你會不會覺得脾氣特別差?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是在吵雜的環境下鬧脾氣,請不要急著和他講道理,而是應該盡量快速離開現場,先帶到相對安靜的地點,給予孩子三到五分鐘的冷靜時間,再和孩子溝通。這樣不只孩子容易聽得下去,大人也比較不容易被引發出情緒反應。

 

三、縮短時間

孩子在四歲以前,因為情緒控制尚未成熟,更需要大人的安慰才能控制情緒。等到五歲時,就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學會自己冷靜下來。當孩子生氣時,可以幫孩子注意一下,看看他能不能漸漸縮短鬧脾氣的時間。如果他鬧脾氣時有越來越可以控制自己的跡象,有試著讓自己盡快平靜下來,這時也請不要吝嗇你的鼓勵。你可以和孩子說:「雖然你有生氣,但是越來越快冷靜了。」這樣的話語對孩子來說是種鼓勵,讓孩子願意嘗試控制情緒。此外,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沙漏」,讓孩子學習在沙漏漏完前冷靜下來喔!

 

▍給爸媽的小提示

小小孩鬧脾氣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累過頭。小小孩想玩的慾望常常會超過自己的體力,所以一不小心就會累過頭。當他要睡也不是、要玩也不對,就會一整個鬧情緒。爸媽要當個稱職的協助者,預估孩子的體力,適時幫孩子踩剎車。不應一味尊重孩子的想法,卻讓孩子累過頭喔!

 

 

摘自 廖笙光(光光老師)《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遠流出版

 

 

推薦好讀>>>《安心國小 3+4+心理遊戲書套書》/ 小天下出版

 

小學生的煩惱特效藥:「安心國小」全新橋梁故事書+心理遊戲書
化解孩子校園生活的疑難雜症!

透過貼近孩子的心情故事,讓孩子學習如何有效面對問題、面對同儕、面對自己。

《安心國小3:戀愛傳染病》:關於戀愛的故事,用平常心去感受愛。

《安心國小4:抱怨靠邊站》:關於抱怨的故事,練習更好的溝通方式。

《安心國小情緒遊樂園:23個心理遊戲讓孩子玩出好EQ》:全球首創的社會情緒學習SEL遊戲書,由情緒教育專家_楊俐容帶領心理師團隊精心設計。讓孩子邊玩邊學、養成好EQ!

無論是內心小劇場無限加演的敏感小孩、不懂他人心而一直踩線的無辜小孩,或是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一秒變身火山爆發雞的愛生氣小孩,《安心國小情緒遊樂園》都適合每個孩子來玩,讓孩子從小遊戲玩出情緒大能力:

★我的情緒,我能覺察。

★他人的情緒,我能覺察,進而有良好的互動。

★我的決定,我自己負責。
 

 

博客來社方展>>> 趁著開學季,快來幫孩子張羅新書吧!

小天下+未來出版全書系66折起 https://bit.ly/2Ymoco2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大人不能接受孩子嚎啕大哭,是因為大人也無法面對自己脆弱的狀態

除了「不要哭!不准發脾氣!」你還有更好的方式,引導小噴火龍「好好的生氣」

 

 

Photo:Mith Huang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吳佩珊、陳宣雯(210910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