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殺了我」臉書遺言悲歌:請正視婚姻霸凌,與刻板印象造成的二度傷害

「我的婆婆殺了我」臉書遺言悲歌:請正視婚姻霸凌,與刻板印象造成的二度傷害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為什麼不離婚」這句話,應是人們得知婚姻霸凌事件時,對受害者最常見的直覺反應──但在此話說出口前請務必想想:如果這麼「顯而易見」就能解決問題,當事人怎麼可能沒有考慮過?

婚姻關係中的霸凌,對當事人的傷害往往是漫長痛苦且難以恢復的。無論霸凌來自配偶或其家族成員、無論是肢體或言語的霸凌,經常都讓婚姻中的男女受盡苦難。

最近看到台灣一則新聞〈「我的婆婆殺了我」媳婦不堪霸凌自殺-夫家隱瞞娘家還想刪遺書〉,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網友們在為輕生的受害者打抱不平、痛批夫家之餘,也有許多針對受害者的「真傻」、「為什麼不如何如何」⋯⋯等「惋惜」與「建議」。
 
身為一個長期從事離婚調解、家事法法律諮詢的專業人員,我這幾天總是輾轉難眠,彷彿有個聲音一直驅使我對此事發表一些看法。略微整理心情後,我想透過本篇文章,用更宏觀而非探討個案的方式,呼籲大家共同正視「婚姻霸凌」在不同層面上的複雜問題──

這當中既包括對「婚姻霸凌」(包含家暴、言語羞辱、家族成員孤立受害者等等)本身的嚴重性;也包括社會上的許多刻板印象,導致婚姻霸凌受害者難以尋求出口的悲歌──當中的後者,尤其容易被我們所忽略,造成明明是好意「關心」對方,反而可能造成已經飽受痛苦的受害者更大壓力。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就曾多次遇到受害者向我哭訴,除了來自伴侶的言語甚至肢體暴力外,外界的「眼光」、「關切」或「規勸」,往往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相信我們都痛恨家庭中的暴力、也都想為關係中弱勢的受害者打抱不平──但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夠真正幫助到受害者,而不至增加其心理負擔、甚至造成他們的二度傷害?

(在此聲明,本文接下來關於婚姻霸凌與刻板印象的評論,並非僅針對上述個案。每一段發生於婚姻關係中的悲劇,都存在著當事人的血與淚,也都值得我們關注與探討:)
 
千萬不要急著為受害者「貼標籤」
 
在「臉書遺言」事件後,我看到部分意見領袖直接評論「(婆家霸凌)顯然造成張姓女子有憂鬱症」。但關於這一點,我們其實完全無法確定。

至今處理過的眾多離婚案例中,我也經常聽到類似的說法多數來自「聲援女方」者。但在這裏我想說的是:就算是好意,也請不要任意把面對婚姻問題的女性貼上標籤。

圖/Shutterstock

舉例來說,無論「憂鬱症」或「躁鬱症」,都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疾患,判斷對方是否「生病了」的責任在專業醫師,不在你我。我相信部分面對婚姻霸凌的當事人,或許會有「憂鬱傾向」或「躁鬱傾向」,但多數受害者其實完全沒有精神疾患,而是因為面臨龐大壓力導致「踏入死胡同般」的感覺。

動輒用「憂鬱症」等病理學字眼為受害者貼上標籤,儘管可能是「打抱不平」的好意,卻容易造成受害者的混淆,甚至誤以為「自己(生病)也有責任」──千萬要知道,即使真的「憂鬱」,那往往也是婚姻霸凌的「結果」;而不是婚姻不幸或婚姻霸凌的「原因」。

至於社會上一些更糟糕的風氣,如完全不了解當事人苦衷,卻反過來責怪受害者「還不是為了錢」、「自己歡喜做甘願受」等惡毒言語與標籤,就更是不堪聞問了。在此除了嚴厲譴責之外,沒有必要多做評論。

「你為什麼不離婚?」這句話,請不要隨意說出口

「為什麼不離婚」這句話,應是人們得知婚姻霸凌事件時,對受害者最常見的直覺反應──但在此話說出口前請務必想想:如果這麼「顯而易見」就能解決問題,當事人怎麼可能沒有考慮過?

我個人推崇當事人面對婚姻不幸,「離婚」是選項。但是,面對當事人婚姻出問題時,當下我們可能出於關心,詢問「你為什麼不離婚」時,其實對實際情況並沒有辦法產生任何幫助;反而可能只是加深對方的掙扎與焦慮。

筆者從事多年婚姻訴訟調解、諮詢工作,在這裡可以很清楚地說:「爲什麼不離婚(分手)」背後的原因有許多種,但沒有一種是因為當事人「從沒想過要離婚」的。換言之,與其自認「我是為你好」並以類似「責備」的語氣詢問,更好的方式是從旁理解對方的難處,協助尋找適合的解決方式。

根據筆者的多年經驗,婚姻霸凌受害者無法斷然離開婚姻,通常是由於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難以想像「離婚後的生活」、為此感到焦慮

最常見的案例,來自經濟因素與情感因素:前者如擔憂自己在離婚後,無法獲得足夠的收入維持自己和子女生活;情感因素則如「難以割捨孩子」,或捨不得孩子需要面對父母離婚等。

更有部分遭到夫家霸凌者的女性,由於長期被灌輸「婚姻 = 幸福」;「失婚 = 不幸」的觀念,甚至會覺得若離婚會「丟原生家庭的臉」,因而選擇繼續忍耐。現代社會儘管多數人已脫離舊思維,不太會對離婚的男女有異樣眼光,但仍有不少當事人會害怕「單親媽媽」的標籤、尤其是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

圖/Shutterstock

.不忍年幼的孩子面對潛在衝突

有的家暴受害女性有能力離婚、也想離婚,但只要一想到年幼的孩子,可能會因此遭到先生或公婆的「遷怒」,或是造成母親與孩子感情的疏離,就無法釋懷,只好繼續隱忍。

尤其如果另一半不是「好丈夫」、卻是「好爸爸」,往往更難讓身處婚姻霸凌中的女性,做出讓孩子面對父母離婚的決定。
 
.「不是配偶的錯」,因而持續隱忍

還有一種情況,正如前述不幸案例中呈現的樣貌,是「霸凌」主要來自對方的家族成員,而非配偶本身。這時受害者往往會認為「(自己受暴)不是對方的責任」,因而持續隱忍。

然而事實是,如果配偶長期以來無視你被所謂的家人(如公婆)霸凌,經過溝通反應之後也不處理、甚至反過來要求你「孝順」、「配合」,那麼其實說得直接一點,這就等同於「沈默的共犯」。真的不值得你持續在這樣的關係中,不斷讓自己受到傷害。

我還接觸過不少「心智不成熟型」案例:如丈夫與妻子吵架後,竟然打電話叫自己的父母來當「和事佬」。這時如果公婆明理倒也無可厚非;但偏偏多數情況是遇到「寵兒無極限」者──這時媳婦就得一個人面對 3 個人的指責(丈夫、公公、婆婆),甚至還加上小姑、小叔⋯⋯眾親友一起「好言相勸」,此時媳婦的「痛苦指數」可想而知。

上述這種種複雜的情況與當事人的掙扎,往往不是一句「離婚」或「搬出去」就能簡單解決的。

所以,我們到底可以如何做?

其實,親友們協助當事人面對「婚姻霸凌」的正確處理方式,與處理孩子在校園遭到霸凌的方式有許多共通的原則──請務必先不帶預設立場地理解當事人遭遇,並盡可能地先同理對方,尤其要謹記,「責怪受害者」永遠只會讓情況更糟。

接著,如同我在《換日線》上發表的文章〈已向校方反映長期遭霸凌,加國男童在母親面前被殺害,如何杜絕一再發生的校園霸凌悲劇〉當中,提到面對「校園霸凌」事件的 SOP :「告知家長」、「請同學陪伴」、「向校方高層法應」、「轉學」、「報警」。
 
如果是成人在婚姻中遭到「婚姻霸凌」,也可依類似程序處理:「告知家人與朋友」、「請家人與朋友陪伴」、「向社福團體求助」、「尋求專業諮詢」、「離婚」,同時如果出現肢體傷害,務必要「報警」。

圖/Shutterstock

若此刻看到這篇文章的妳 / 你,是正在遭受婚姻霸凌的當事人,請一定要告知原生家庭的親人、自己的知心好友、或可信任的同事。如果真的沒有信得過的人,那麼也請務必記得:社會上還是有許多婦女團體、家扶團體、社福團體,以及「張老師」與「生命線」等機構能夠協助妳 / 你。

如果你是好友或親人遭受婚姻霸凌的「支持者」,也請先不要急著給出自己的「評論」、「建議」與「答案」,而是想辦法幫助當事人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無論是協助當事人與原生家庭的聯繫;協助對方保持經濟獨立,不與社會脫節;或是給予情感層面上的同理與支持都可以。

接著,再視情況的嚴重程度,鼓勵對方聯繫專業的諮詢機構或支持團體──若對方已經遭到嚴重的肢體或言語暴力,請不要遲疑,儘速通知社福機構或警方介入處理。

我完全了解在多數時候,人們很容易覺得「這是別人的家務事」;有時候則因為和對方夫妻雙方都是朋友,因此傾向「勸和不勸離」,甚至會擔憂自己多事反遭對方責怪、失去一個(或多個)朋友。但請記得,成人在「婚姻霸凌」中遭受的苦,與孩子的「校園霸凌」有部分類似,都是時間拖得越長或越縱容姑息對方,只會讓情況越變越糟。

尤其如果情況已經從「霸凌」發展到「暴力」甚至「犯罪」(請參考本文中陳述霸凌行為與犯罪行為的段落),就沒有所謂的模糊地帶。
 
「生命與安全」優先,所有關係都是其次

在婚姻中受害的當事人,凡事請一定要以「自己的安全」為優先考量──因為唯有自己安全,才有可能保護孩子、才有可能談到其他關係的維繫。

我看過很多面對婚姻霸凌的當事人,正是因為太過「在乎別人勝過自己」,導致長期下來出現「認命」、「自我犧牲」等心態,甚至變成隨時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委曲求全的方式維持關係──但這樣長久下來,若當事人沒有其他的支持系統轉移注意力,必會出現心理上難以負荷的重擔。

面對婚姻霸凌者請一定要記得,婚姻關係中的「妥協」或「忍耐」,也有「值得」與「不值得」之分:如果對方由衷尊重、愛護你,只是有外在的經濟困頓等考驗、或個性與價值觀上的差異需要磨合,那麼夫妻一起奮鬥忍耐、相互包容或許是「值得」的;但如果在婚姻關係中出現高度的「權力不均」,例如對方(包括對方家人)將你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動輒以言詞貶低羞辱,那麼這樣的婚姻關係完全不值得你的「忍耐」或「包容」。

也請不要過度擔心「生活的變化」或在意「別人的眼光」因而忍氣吞聲:而是用「我自己的人生,我作主」的方式正面迎接種種挑戰──「把自己過得好」不是口號,而是必須具體執行的事情。

當事人或從旁協助的親友,請多讓當事者與「外面的社會」有連結:無論是到學校再進修,學習一技之長或第二專長,進入職場或回歸職場,或是做義工、培養其他興趣⋯⋯等等都可以,但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

請務必記得,面對婚姻關係中的霸凌,最糟糕的情況大不了就是「離婚」、「重新獨立生活」──外面的世界無限廣大,無論最後選擇如何,也都好過「輕生」。

最後,想要發自由衷地對苦於婚姻霸凌的你說:面對所有關係中帶來的痛苦、委屈、憤怒與不平,用暴力手段報復對方、或用傷害自己來控訴對方,都不是答案──讓對方接受社會制度或司法公正的處置,同時讓自己活得比對方更好、更自由、更快樂,才是真正的正義。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張翔一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兔兔飼養知多少?打造共好生態圈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