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琼 - 德西效應|苗想teen開

更新時間:16:39 2023-02-23
發佈時間:16:39 2023-02-23

1971年,心理學家德西(Edward L Deci)有一個著名的實驗,他隨機抽樣一班中學生去解決一些有趣的智力題。第一階段,所有學生都沒有獎賞。第二階段,有一半學生有獎賞,每完成一題就有一美元;另一半學生無獎賞。第三階段:休息時間,自由活動。

在第二階段,有獎賞的表現確實比較努力。到了第三階段,反而無獎賞的,有更多人在休息時間繼續解題。最後結果,沒有獎賞的表現反而更好。實驗得出的結論,即是「德西效應」:在有些情況下,外在報酬有時反而減低內在報酬。

把這理論應用到其他人,甚至如姜濤身上:當他「外在報酬」(音樂獎項)和「內在報酬」(表演的純粹喜悅)兼得的時候,若姜濤、姜糖太在乎音樂獎項,不但不會增強姜濤演藝事業和表演興趣,反而會降低他的創意動機。

簡單地說,姜濤喜歡跳唱表演,過程中他當然得到報酬,讓他能肩負起供養家庭的責任。但過分地「推高」一個藝人,在他身上加諸太多的榮譽,反而會減少他對表演這件事的興趣。每每當人獲得很多物質獎勵、榮譽等「外在報酬」,心態就變了,變得患得患失,唯恐自己的努力配不上獎勵,或覺得獎勵配不上自己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動機會從取悅自己,逐漸變成取悅報酬給予者:因為外部評價體系,而漸漸迷失自己。即使當事人並沒有意識到,但這種動機轉換,還是會隨着一次一次的物質獎項,逐漸在潛意識中扎根,最終「自驅」變成「他軀」,興趣也自然消失了。

我這個姜糖醫生,不想他「高處不勝寒」,背負別人的期望愈大,壓力就愈大。我最關心的,是他的身心狀態,要自己想做、覺得有意義,姜濤才是舞台上的王者。

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內在報酬和外在報酬上取得平衡。不做第一,是化妝的祝福!

電郵:[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2月23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苗想teen開|讓孩子輸在起跑綫

苗想teen開|我的志願是成為醫生

苗想teen開|說了100次都沒有用

苗想teen開|禁果效應

苗想teen開|野人老師:自主學習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