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要敢放手!網紅Mom & Dad 鳥媽:「縱使自己做比較好,我還是會鼓勵先生,告訴他,他辦的到!」

「我發現當我們重拾以前會一起做的事情的時候,例如共同創作,我的整個狀態就好很多。我覺得人就是這樣,當你開始有產出的時候,投入你原本喜歡的事物時,就會有一個狀態的改變……,」對鳥媽來說,華爸總是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給予很「到位」的支持。

如果你問身邊的媽媽朋友,身為一位母親,給自己最大的犒賞會是什麼?很有可能答案講完一輪,還沒出現「老公」這個選項。

不過,知名網紅夫妻檔Mom & Dad(媽爹)中的「鳥媽」卻說,「嫁對人,每天都是犒賞。」她覺得,對自己好,物質心靈都要兼顧,但最重要的是,嫁對好老公,在生活各方面給自己支持和陪伴。

對鳥媽而言,老公「華爸」是無話不談的摯友,有了兩個小孩之後,華爸更是鳥媽心中共享甜蜜負擔的神隊友。共同經營的YouTube頻道往第5年邁進,兩人在影片中分享媽媽經、爸爸經和育兒生活點滴,頻道訂閱人數目前已經累積至將近18萬人次。

 

產後陷入憂鬱 老公是超級神隊友

華爸和鳥媽高中都是吉他社,過去兩人曾經是唱片公司重唱組合儲備歌手,後來發片不順利,夫妻倆曾經靠分吃一碗麵熬過艱困時期。當時鳥媽挺著孕肚在生技公司跑業務,每天接觸十幾種人,但是女兒「心心」一出生,鳥媽頓時從在外跑透透的職業婦女變成每天只能面對小孩的全職媽媽,心理衝擊非常大,陷入產後憂鬱。

「我記得還在月子中心的時候,根本也沒發生什麼事,華爸一下班開門進來,我就開始瘋狂大哭,華爸被我嚇壞了,」鳥媽回憶剛生完的時候,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床上和廁所,有時寶寶哭到停不下來,腦中竟然還冒出想做傻事的念頭,幸好理智沒有斷線,這段日子現在想起都讓她覺得害怕。

「我那時只覺得,自己好像施展不開,好像除了跟小孩在那邊耗時間之外,就沒別的事情了……,這種日子很孤單,」面對新手媽媽的挑戰,鳥媽感到手足無措,老公是當時最大的心靈支柱。

 

靠拍片找到情緒出口 媽爹頻道爆紅

華爸說,「我那時每天最常收到的兩種訊息,一種是怎麼帶小孩的文章,另一種是,你今天到底幾點下班?要回家了沒?」諸如此類的新手爸媽經,後來都是兩人共同經營YouTube頻道的題材,透過他們的視角所詮釋的育兒酸甜苦辣,既真實,又逗趣,獲得許多爸媽粉絲共鳴。

夫妻倆從2015年開始經營Mom & Dad頻道,短短4年就累積超過17萬訂閱人次。最初兩人經營頻道不是想當YouTuber,純粹只是因為華爸的一份貼心。

「我那時看她這樣下去真的不是辦法,有一天我突然想,為何不把我們的育兒生活點滴記錄下來呢?」華爸說。因為看到鳥媽每天全職帶小孩都會經歷各種矛盾衝突的心情,華爸覺得如果可以把這些經歷拍成影片,除了可以幫助鳥媽轉換心情,還可以鼓勵許多也正在經歷相同遭遇的爸媽們,擁有正能量。

雖然當初鳥媽聽到華爸說要拍片不是很積極,但是兩人一起拍了第一支影片之後,鳥媽真心覺得,原本生活被卡死的感覺,好像注入了活水,開始流動。「我發現當我們重拾以前會一起做的事情的時候,例如共同創作,我的整個狀態就好很多。我覺得人就是這樣,當你開始有產出的時候,投入你原本喜歡的事物時,就會有一個狀態的改變……,」對鳥媽來說,華爸總是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給予很「到位」的支持。

 

因為育兒太辛苦 更感恩先生的存在

一路走來,夫妻倆一起經歷了很多事,但他們都認為,這些挑戰反而把彼此拉的更緊。現在兒子「光光」才9個月大,需要隨時被照顧,夫妻倆還是會刻意營造專屬兩人的小時光,一起看電影、創作、還有小孩終於都睡著之後,和對方興奮的分享今天又發現孩子哪裡改變了……,感情好到隨時都在放閃。

女兒心心現在快5歲,有自信、好強、貼心,和鳥媽一模一樣,還是2.0版,夫妻倆常常要花大把時間就為了跟女兒溝通一件事,但華爸和鳥媽教養小孩很懂的互相「丟球」和「接球」,補位默契十足,照顧弟弟光光也是一樣。

不過華爸趁機透露,其實每次光光大便或吐奶,鳥媽的第一個反應不是趕快去換,而是呼叫他來處理。聽起來像邀功,但華爸其實很感謝老婆,願意相信自己。

「我覺得有些人的老公,(育兒)表現會和想像有落差,讓媽媽們不敢放手,但是對我來說,就算有落差,我還是會放,為了減輕我自己的負擔。我會鼓勵先生,告訴他,他辦的到,」鳥媽坦言,因為育兒太辛苦,所以不想什麼事情都落在自己身上,更因為先生從小就有照顧小他12歲妹妹的經驗,所以可以很放心的把事情交給他,讓他參與,這一切都讓鳥媽覺得很感恩。

從相識、交往、結婚,到生了一雙可愛兒女,這一切好像理所當然,卻又歷經波折,來的不可思議。就像育兒一樣,生活難免會在努力經營好久之後,某一天突然一夕崩壞,變的慘不認睹,但是華爸和鳥媽一致認為,也就是因為這些過程,讓彼此成長,更懂得珍惜對方。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照片提供:Mom & Dad

數位編輯:陳玉玲、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