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曾被綁架的老闆說著:「別把他們當人看」──奈及利亞工作滿半年,「黑標籤」教我的一件事

當曾被綁架的老闆說著:「別把他們當人看」──奈及利亞工作滿半年,「黑標籤」教我的一件事

Photo Credit:I M YIPIN 提供

在這裡,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任何過去充滿信心相信的事物,也很可能會接連受到外在環境的考驗。

從去年八月來到奈及利亞工作,至今已有半年。

回想初來乍到時的懵懂中,對奈及利亞這國度的認知,總不脫既定的刻板印象、混雜著「黑標籤」:經濟落後、治安惡劣、環境衛生差、毒梟猖獗、詐騙集團氾濫⋯⋯等。因為不論在台灣或到了當地,這是我所聽到,絕大多數人對奈及利亞的評價。

記得抵達第一天之時,已在奈國工作四年之久的台灣同事告誡我:「在這邊,每天單純上下班就好,假日最好不要外出,若外出發生事情,後果必須自行處理。」他更告知我的老闆曾被黑人綁架過,「這裡的治安、情勢,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單純簡單。」

於是爾後的幾個月,儘管人就在這個西非國度,我每天的活動範圍,仍只限於公司及宿舍兩地。

「別把他們當人看」等評語,讓我既懷疑又恐懼

這樣的生活,老實說讓我宛如被關在籠中的小鳥──渴望自由,卻沒有什麼可喘息的空間。

但那些每天在耳邊的:「必須對黑人小心翼翼,門窗鎖好」、「別把他們當人看,做事態度不像人」、「不要輕易相信黑人,你隨時都會被出賣」⋯⋯等對當地黑人族群的負面標籤,卻紮紮實實地灌入我的腦中。在奈國的假日,只好與「小心翼翼」這四個字妥協,僅僅在宿舍聽著音樂聊以慰藉,並用寫作來抒發自己在異鄉的心境衝擊。

忍不住回想自己過往的旅行經驗:隻身在印度半路遇到陌生人,對方熱情的邀我去他家喝茶,當時我挨不過對方盛情,於是略有戒心地前去——最後賓主盡歡;在歐洲時也曾在路上隨機「攔截」車輛搭便車,就只為了去奧地利,過程中遇到的人士都非常和善⋯⋯。

此外還有很多切身經驗,都和眾人口中的「很危險」、「一定會出事」、「別輕易相信人」等警語相違背——我當然深知每個人的經驗、情況都不同,也同意隻身在外安全的重要,但仍難免認為,不管到了什麼國家、面對什麼人,都需要視情況而定,他人的「經驗」或「看法」,畢竟只能當「參考」而已。

只是,在奈及利亞,我所生活的地方,情況似乎真的不太一樣:我的同事們與老闆,頻頻警告我「必須隨時處於警戒的狀態」,加上老闆曾當面分享他被綁架的經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當初壯著膽子前來打拼時,我當然也萬萬沒想到自己會被綁架勒索,歹徒一口就是要求一大筆鉅款,否則會取我性命⋯⋯」令人慶幸的是,老闆最後還是成功脫逃出來。但這段老闆講述,令人彷彿身歷其境的故事,感受是如此強烈,遂令我久久不敢「越雷池一步」。

萬全的「偷嚐禁果」準備後,還是接觸了當地人們

然而,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過了太久,我最後終然還是忍不住「踏出封鎖線」,外出公司宿舍「偷嚐禁果」。

記得那天,是決定在下午到公司外,參與當地沙發衝浪(couch surfing)者們的聚會。我從前天就開始規劃縝密的「逃跑計劃」、「防災演練」:從怎麼坐車、如何坐到目的地、錢財要藏哪、怎樣打扮才不會引起歹徒側目、如何在出了萬一後緊急聯絡友人或警方⋯⋯等,都做了完整的沙盤推演與最壞假設。

接著就自己搭乘當地的「麵包車」,抱著忐忑不安卻又期待的心境,開始了我的「大冒險」:

一進入車廂,空氣中混雜著當地乘客的體味,及二手回收車特有的機油、汽油味——這是只有當地人才會搭的小公車,類似台灣的箱型車型(van),卻可以「物超所值」地擠滿 12 位乘客。但車掌小弟看我是外國人,友善地安排我坐到司機旁邊較寬敞的坐位。

成功抵達距離住家 10 公里的市區參加聚會,聚會中認識了許多當地人,而這些所謂的「奈及利亞危險黑人」既親切、隨和又溝通無礙(彼此多以英語交談),和同事們所說的「別把他們當人看」等負評,完全不一樣。

在那刻,我宛若重獲新生——心想著自己從此必須洗滌對當地黑人「汙名化」的錯誤認知,重新認識這個族群。

圖/I M YIPIN 提供


奈及利亞教我的一件事

平時,我喜歡敞開心胸結交不同文化的朋友,自認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度也算高。在我眼中,「好人或壞人」並不會因不同族群、國家而有差異,而我也多以「人性本善」來預設陌生人。

這種性格造就的習慣,卻在初到奈及利亞後,被我老闆的「綁架事件」推翻。但我也在之後的「出外探險」經驗中,因此學到更重要的事:「別人的經歷、所給的告誡,句句是良言。但更重要的是,什麼是你自己的『信念』。」

誠然,「小心翼翼」是在奈及利亞打滾多年,老闆的「生存法則」,我所認識的外國人也歷經過搶劫、偷竊⋯⋯等事件,就連當地人,也會遭遇諸如此類的事。「小心!」更儼然成為生活在此地外國人間的問侯用詞。

但對我來說,「小心謹慎」,和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周遭的當地人,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我重新省思我所認知的當地人,和他人所認知的「黑人」——雖知道僅在此地待了半年的我,不會比前輩們更了解當地,也不敢輕言斷定他人對當地「黑人」的評斷是錯的,但當眾說紛紜中,奈及利亞人常被冠上「黑標籤」時,我選擇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寧可先用正面的態度與眼光,對待每一個未曾謀面的陌生人。

我重新找回自己相信的價值——「不管怎樣,不預設立場看待他人」,這是我的信念。

其實,所謂「一個人真正的信念」是什麼?「普世的真理」又是什麼?這些看似「大哉問」的問題,很契合奈及利亞這國度——因為在這裡,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任何過去充滿信心相信的事物,也很可能會接連受到外在環境的考驗。

但我學會不再因為他人的一句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就此打住、裹足不前。

既使外在世界紛紛擾擾,眾說紛紜,但倘若自己能保持堅定的信念與自我原則,一步一腳印地努力,不管現實再嚴酷,必不會被打倒——這是我待滿奈國半年學到的一堂課,相信接下來的半年,甚至一兩年,這國家會讓我領悟到更多的「真理」。

圖/I M YIPIN 提供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關聯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