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成長難免迷失,與孩子間的溝通的管道保持開放,就能陪伴孩子走過霸凌、恐懼等情緒問題

洪蘭曾這樣建議父母:「只要一直維持溝通管道的暢通,青春就不會風暴。」

平凡中的魔法

文│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

「放學走路回家時,別忘了向左看、向右看啊!」一句簡單話語表達了不同世代的父母對於子女最基本的關懷。對許多人而言,放學後遠離老師與父母兩大威權勢力的短暫時光,或許承載了青少年時期最刻骨銘心的記憶。非裔美國作家傑森.雷諾茲的《放學後的街口事件》就以一所公立初中為輻射中心,敘述十個返家路線所串連出的短篇故事集。每個故事的主角性格各異,但也透過重複出現的元素彼此勾連,鮮活的呈現了黑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不同面向。誠如雷諾茲在座談中所言,他想要書寫的是「平凡中的魔法」(the magic of the mundane)。這個看似自我矛盾的說法,其實可以看作小說發展的基調,希望能在單調的日常軌道中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青少年的處境舉世皆然

雷諾茲沒有對故事發展的脈絡多作著墨,而是帶領讀者直接進入不同角色的生命情境,藉此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描寫了他們所生活的非裔社區。小說的特別之處,在於雷諾茲以六年級的少年作為青少年的代表。在美國學制裡,六年級是中學生涯的開始,是生理與心理由兒童邁向青少年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發展極其重要的門檻階段。透過口語化的書寫與實驗性的形式,雷諾茲觀察著這些小大人如何在無成人監控管理之下,嘗試培養自我意識與自主能力。儘管對於臺灣讀者而言,這些生活點滴可能顯得陌生,然而青少年們所面臨的挑戰卻有諸多相似之處,諸如疾病、霸凌、恐懼等負面情緒與問題,當然作者也正面的描寫情竇初開,以及親密友誼等情懷。


「校車」扮演的魔幻機制

《放學後的街口事件》從往馬爾斯頓街方向行走的潔思敏和泰強開始,但是在人物出現之前,小說以一輛無聲無息、從天而降的校車開場。其後的故事中這輛神奇的「校車」不斷出現,發揮了串場的功能,也為小說帶來魔幻的氛圍。直至小說結尾,雷諾茲才透露這天上掉下來的「校車」到底為何。然而為何要在走路的故事中穿插這個謎一般的校車呢?或許這個安排也呼應了小說的基調:校車是放學回家的另一種交通工具,小說裡也不時出現校車乘客與走路回家的青少年之間的偶遇;校車在小說裡也是想像的產物。作者巧妙的將這個寫實的元素轉化為魔幻的機制,具體代表青少年們慣常路徑中意想不到的因子,為小說帶來現實與想像的微妙互動。

 

《放學後的街口事件》
內文圖檔

《紐約時報》排行榜 Top1暢銷作者,繼《槍聲下的飛毛鬼》後最新力作,從貼近青少年日常的短篇小說,捕捉孩子的心聲與人性轉折,帶他們試著正視並解決問題,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的影響力!

10組青少年,10種回家的路線,透過笑中帶淚的故事,反轉校園霸凌、父母離異等成長難題,串成一幅青春地圖,每篇讀起來不超過半小時,最適合孩子的 #晨間閱讀!


延伸閱讀:
《槍聲下的飛毛鬼》
內文圖檔


導購連結
博客來>>https://bit.ly/35vKuUc 
誠品>>https://bit.ly/3kAT76g
momo>>https://bit.ly/3oDDrSv
金石堂>> https://bit.ly/36v9wn0 
未來親子>> https://bit.ly/36sBr71 

 


圖片來源:photoAC
數位編輯:艾瑞卡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未來親子六星會員超回饋 立即加入

延伸閱讀

逛逛書店
逛逛書店
逛逛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