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對於現況 ——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say

A+A-
「說甚麼也沒關係」(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say)展覽。

「我們每人都不期然把焦慮和期許藏在這個城市中。這裡沒有太多的文字導讀,但可讓你翻一翻各自被藏著的瑣事,涉及的是甚麼,再多說也……」除了藝術家的簡介、作品名字外,這 57 字已是你可了解這個展覽的所有文字。為何是「說甚麼也沒關係」(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say)?也許就是不可言喻,只能在畫中意會了。

五人的心思

何芊欣作品「Paper Over Rabbit」。

一街之隔就是會議展覽中心,無論是早期的書展,還是緊接著的動漫節,那邊都人山人海,絡繹不絕。這裡卻像是與外間隔絕的空間,電梯門一打開就已看到所有作品。香港藝術學院五位藝術文學士課程校友的聯展「說甚麼也沒關係」,參展藝術家分別是鄭詠儀、方梓亮、何芊欣、洪寶寶及盧可兒,展出的皆是 2021 年的作品。他們在描述怎樣的狀態?這裡不只是畫作,還有聲音作品,總有一個媒介與你有連結。

展覽以畫作為主,但亦有何芊欣的作品「Paper Over Rabbit」,以剪紙表達她的所思所想。紙條環環緊扣,一氣呵成,形成三幅不同動作的兔仔圖案及字句,如「the greener the better」、「Let’s hop away」及「living life like no one told me how」,每幅字句都有兔子配合畫意,不過最有趣的是當強光照射下來,穿過剪紙照到牆壁上所造成的影子,令兔子像是在動一樣。

方梓亮探索生活、空間的本質

方梓亮作品「轉車站」。

方梓亮的畫作,像凝住空間、那片刻是寧靜,會令人墮進畫中世界。這次他展出的作品共兩幅:「轉車站」及「untitled」。方梓亮近年的創作都是由散步開始,在街上隨意四處走動,觀察及拍下有趣的畫面及素材,微細如天台地上的痕跡、城市的各種空間、線條,又或坐在街上的人,最後在創作時,把當時的想法及對各種素材的理解拼湊起來。他曾分享指自己不太會用人物說故事,大多描繪風景。風景、空間或狀態,可以讓觀眾較易代入一個空間,藉此產生不同的連結。因此,他不喜歡說明自己在畫甚麼,簡單來說,作品就是他對城市日常的解讀、對這狀態的看法,而當中是甚麼,就請觀眾自行閱讀。

值得留意的是,他的作品常以線性油彩筆觸速寫,探求速寫形態。而在「轉車站」一作中,交錯的線條,像是暴風雨的晚上,樹也歪了,一道厚厚的光在橫跨在地與天中門。這個畫面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畫作就像是相機,拍下照片的一刻,留住了那個空間。

盧可兒的「塞」

盧可兒作品「塞」。

你的生活充斥著甚麼?四周圍繞著甚麼?在展場的一隅,是盧可兒作品「塞」,一張高凳上置有一個耳機,戴上後會聽到不同的「嘈雜」聲音,像是街道上的聲音、人的耳語,難以分辨地混雜;高凳對面有「塞」的另一組配置,由線、鐵絲及紗組成,輕紗上有由線組成的圈,若隱若現。聽著聲音,看著線在交織、糾纏,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連繫與生命,在這世界上互相連結卻又混雜在一起。

盧可兒多以混合媒介創作,由「自我探索伸延至探討個人與外界的關係,從而反思每個人於生活上的本質」。她曾分享自己很怕嘈吵的聲音,然而當錄下聲音再抽出來時,聲音卻突然變得有趣起來,自此,她的創作不再只有繪畫,不再局限於任何素材,聲音亦成為作品的主要元素之一。作品「塞」很輕,隨著冷氣或風口而產生的空氣流動,紗亦在輕輕舞動。

說甚麼也沒關係

日期:即日起至 8 月 10 日

時間:星期一至六,早上 11 時至晚上 8 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藝術學院藝廊,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香港藝術中心 10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