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突然就想去基隆

突然出發去基隆沒什麽特別理由,就喜歡基隆那種生猛與悠閒融合得恰到好處的模樣。 突然出發去基隆沒什麽特別理由,就喜歡基隆那種生猛與悠閒融合得恰到好處的模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某些微妙的時刻,會突然想去基隆,走一走。

譬如情緒有點低落,日子有點悶,或想要撐傘走在雨中的港邊,想要被海港的海水鹹味與濕氣包圍,想去看舊舊的或稱之為風霜的高架橋與菜市場,想去跟每次相遇都妝容髮型到位的菜市場老闆娘買不知道今年第幾條小方巾或小手帕,想去吃廟口的甜不辣但其實是喜歡切得薄薄的小黃瓜與顏色有點浮誇的醬料,也想去吃廟口轉個彎的紅燒鰻魚羹,不是因為多好吃而是有青春記憶的滋味,在淡水讀書那四年,常常同學一吆喝,就衝去基隆廟口吃鰻魚羹,對學生來說,有小小一碗奢侈,還有青澀戀情眉來眼去的曖昧。

繞著港邊散步,是回味青春的渡口,是中年跟自己和解的地方。我的一位基隆朋友說,那裡叫做K市。

走著走著,就想起那些歌和電影

有時候純粹只是想搭台鐵區間車去基隆,然後走那條人行陸橋,一邊幻想自己是侯孝賢電影裡的舒淇,直到陸橋被拆了。有時候只是剛好去大直美麗華,看到從那裡發車的客運沒人,很自然就上車了。

不知道這種突然就想去基隆的行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尤其從我住的地方出發,簡直比去到盆地另一頭,譬如淡水、中永和、新店、蘆洲都還要近,在車上發呆的時間都不太夠。基隆車站下車時,隨即被那裡的濕度與氣味一手擁入懷中,好像進入一個果凍狀的空間裡,帶有水分的果凍。

只是在車站與海港週邊走來走去而已,並沒有去到更遠的地方。走著走著,會進入吉卜力的磁場領域,小巷坡道讓我想起動畫電影《來自紅花坂》。以前覺得淡水像橫濱,後來覺得基隆才像橫濱,因為有大港與船,我可以坐在港邊一個小時,一個人也不覺得無聊。有時候轉個方向,看著公車來來去去,想像公車載著什麼人去到那些陌生終點站的遠方,腦海浮現萍水相逢、素昧平生這樣的詞彙。

最近去基隆,則是不自覺想起鄭有傑的電影《親愛的房客》。邊走邊唱著法蘭的歌,唱到「你會很快樂嗎?在夢裡一起回家」時,鼻頭就酸酸的,還不到流淚的程度。歌和電影,應該都離不開基隆了。

生猛與悠閒恰到好處的基隆

今年冬天,去了兩次基隆過夜,就住在港邊的飯店,房間有大窗戶,可以看見對岸山上亮著KEELUNG大字,泊在港邊的大船深夜出港,不知去了哪裡。霧氣很濃,或許不是自然的霧氣而是空氣很糟的意思,也有可能不是霧,而是細細的雨霏,不撐傘也可以,但走一段路之後,又覺得衣袖都濕了。深夜從廟口那個方向走回飯店時,以為走在推理電影的場景,下一個路口就會跟穿著黑色長風衣的嫌疑犯擦身而過。

偶爾來住一晚真是不錯,晚餐就鑽進小巷吃了旭川安全帽的少年頭家推薦的,據說很厲害的日本料理,回程見到路旁賣各種湯水小吃的攤子,好想坐下伸手來一碗。舊舊的市街做著舊舊的生意,舊得很有款。老舖賣的甜點看起來都很可口,不是新潮的那種洋味造型,而是走回舊時代的傳統糕餅,於這市況之下,反倒覺得新奇。旭川安全帽的少年頭家還說,整條孝三路做吃的都沒有雷,這樣的自信真的很狂。

基隆的街邊舊建築保持那種被海水鹽漬過的特別色,本地人說不定不覺得這色澤有什麼特別,但我在街邊一站,就會看到出神,充滿愛意的那種神往。基隆往往被視為台北衛星城市,很多人誤以為有些景點在基隆但其實是台北縣也就是現在的新北。基隆人書寫這個自身成長的K市,隱約也能讀出脾氣。我看他們寫那些小小的咖啡館,那些異國風味的小館,那些在地氣味的早餐午餐晚餐,那些轉角騎樓生意好得不得了的攤子,那書寫的脾氣完全展現K市的DNA。

有一次從九份瑞芳那個方向,搭上從來沒有搭過的客運,跑了好長一段山路,街景全然陌生,但一路滑進市區的那個過程卻充滿提示,隱約感覺海港就在前方。難得沒有下雨,海平面波光粼粼,彷彿水裡跳躍出來的珍珠。沒有時間壓力的亂走,繞了站前港邊的舊市區一圈,想要憑印象尋找朋友帶路過的豬肝腸,手機google也行,又覺得若是靠google會不會太遜,但找到豬肝腸之前,先被市場剛出油鍋的甜不辣給吸引,那裡還有基隆人很愛吃的吉古拉,看到實體吉古拉才發現那根本是日語的ちくわ(竹輪)。

那些在基隆出生的朋友,或因為讀書就業就留在基隆的人,每每跟他們抱怨雨天的時候,他們就會從嘴角噴出小小的哼,若要比降雨機率就來啊沒在怕的,除濕機一天倒幾桶也是基隆封王,他們就是在多雨潮濕的培養皿裡面培養出超強的除濕力與耐濕性,有時候還自嘲說中正公園是稱霸B級景點界的王者。基隆人在這方面的自嘲真的很無敵,我是住過淡水而現居內湖的人,要說多雨潮濕,這兩地跟基隆組成一個發霉聯盟應該沒問題,汐止和宜蘭應該也可以。有時候過於浪漫地說一些下雨好詩情畫意時,基隆人就說,等你來過那種衣服晾一個禮拜也不會乾的日子,再來評斷浪漫或不浪漫。

突然出發去基隆的理由大概就這樣,沒有非吃不可或非去不可的壓力,類似Reset。我喜歡K市那種生猛與悠閒融合得恰到好處的模樣,不知道基隆本地人是不是也這麼覺得。

瀏覽次數:2882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