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冷藏術,阿富汗古法如何令生果常鮮?

A+A-
2010 年,默克爾到訪昆都士的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基地營地,當地官員就向她示範「簡真那」這種保存生果的傳統技術。 圖片來源:Steffen Kugler/Bundesregierung-Pool via Getty Images

今天,在香港,由於先進的冷藏術,加上完善的全球運輸網絡,我們輕易可以在街市和超級市場買到世界各地的時令水果。在阿富汗的山區,人們未必有如此奢華的享受,可是憑藉古法技術,當地人不用冷藏,依然能令生果在冬季常鮮。這種技術叫「簡真那」(Kangina)。

根據阿富汗農業、畜牧和灌溉部的資料,該國生果物種很豐富,一年可生產 150 萬噸生果,不過只有 3 分 1 會出口外地,其餘主要由當地人自用。該國南部盛產石榴和蜜瓜,中部和北部山脈帶就出產蘋果、車厘子、杏仁,其中最知名的是葡萄。阿富汗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Hindu Kush)長達 800 公里,那裡接近「地中海氣候帶」,夏天溫暖而乾燥,土地十分肥沃,而冬天就寒冷而偏濕,有時會下雪,較難種植生果。

阿富汗果商 Ziaulhaq Ahmadi 向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講解了他的工作。Ahmadi 今年 45 歲,住在首都喀布爾以北約半個小時車程的一個小村落,房子被葡萄園、果樹和雪山所包圍。每當踏入夏天的葡萄收成期,Ahmadi 會向當地農民買入 1,000 公斤葡萄。水果新鮮採摘下來,他會先到市場賣掉一半,另一半就透過「簡真那」保鮮,多月後再賣掉。他也會預留一些提子來過 3 月的「波斯新年」納吾肉孜節(Nowruz),為此要把生果保鮮近半年。

收成期間,Ahmadi 的 11 歲女兒會在下課後幫忙打理父親的生意。他們用村裡的泥土,加入水和稻草塑成碗狀,置於太陽底下乾曬約 5 個小時,然後把新鮮提子放入碗內,再以泥土密封碗子,放在乾燥陰涼之處,就能保鮮數個月,捱過整個冬天。該泥碗就是所謂的「簡真那」,這種保鮮法相傳已有數以百年計的歷史,透過口耳相傳,Ahmadi 就在年輕時從父親身上學習這種技術。

有小販利用簡真那技術賣提子。 圖片來源:Azadi Radio/YouTube

阿富汗文化及資訊部官員 Murtaza Azizi 向 Atlas Obscura 表示,「簡真那」雖然歷史悠久,但就很少被正式記載和研究。他形容「簡真那」能夠像保鮮紙和密封袋,把內部空間密封,令空氣和水分無法進入,以達到保鮮效果。聯合國糧農組織阿富汗代表 Rajendra Aryal 則解釋,對於保存甚麼品種的提子,農民和果商也十分講究。當地人較喜歡「泰菲葡萄」(Taifi grape),因為外皮較厚,而且較晚才到收成期,方便他們儲藏。

自冷戰起,阿富汗已陷入漫長的戰爭和獨裁時期,即使美國在 2001 年軍事介入,政局依然未見好轉。Ahmadi 本人深受其害,在 90 年代被地雷炸斷左腳,左手受重傷。到塔利班時期,他的村落成為戰場前線,一度要舉家逃亡,他到過巴基斯坦賣香蕉,又做過砌磚工人,輾轉回到家鄉時,才發現房子和果園都被燒成平地。他們一家現時沒有果園,靠幫當地居民收割葡萄,再以折扣價買入他們的生果轉賣維生。他們亦很擔心阿富汗政局在未來會轉差,令家鄉又一次淪為戰場。

Ahmadi 只希望一家平安,自己的子女可以繼承「簡真那」技術,經營家裡的小業務。而根據波斯傳統的「太陽回曆」(Solar Hijri),今年阿富汗踏入一個新世紀,即是第 1,400 年,當地會大肆慶祝,Ahmadi 亦希望可以有豐收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