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Omicron出現中重症 皆無慢性病史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養生保健

Omicron出現中重症 皆無慢性病史

Omicron出現中重症 皆無慢性病史
醫生表示,雖然Omicron以輕症居多,但仍可能發生重症,康復後也可能留下後遺症。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中國時報/王家瑜、吳靜君、葉德正
中時新聞網 2022.01.22
摘要

1.未來如何與病毒和平共處?醫生表示,除了第3劑覆蓋率要到8成以上,還要搭配2項條件,一是繼續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二是準備充足的口服抗病毒藥。

2.目前國內共有364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多數為無症狀及輕症,僅2人為中重度以上病況,其中1名為20多歲男性,另1名為30多歲懷孕女性,皆無慢性病史。

Omicron變異株肆虐,目前國內累計364例境外移入個案,已超過之前的Delta,雖然Omicron普遍不會造成重症,但國內仍出現2例Omicron中重症病例,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認為,台灣現階段還是要先守住疫情,不讓疫情再擴大,尤其阻絕境外力道強化等措施做好控制,就能守住過好年。

醫:康復也可能有後遺症

Omicron傳染力強但症狀較Delta輕微,未來是否能夠與病毒共存?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認為「目前還沒辦法」,雖然Omicron以輕症居多,但仍可能發生重症,康復後也可能留下後遺症,未來第3劑覆蓋率要到8成以上,才有群體免疫效果,還要搭配2項條件,一是繼續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二是準備充足的口服抗病毒藥,未來才可望與病毒和平共處。

國內疫情持續擴大,高雄港也淪陷,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請國人施打疫苗、提升疫苗覆蓋率,避免重症和死亡,並注意防疫相關規範,確保身體健康,其他防疫措施則依據指揮中心決策進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守住疫情 先調整醫療量能

蘇貞昌說,國際疫情嚴峻,台灣的相關確診者都還是有跡可循、政府努力清零,但也不排除未來要與病毒共存,不過目前還在可控制範圍之內。

侯友宜認為,現階段先守住疫情,若要採取「另外一種方式」,要確保有沒有這個能量,醫療量能與評估準備是一定要做,新北不斷開設專責病房、兒童收治病房,也做集中檢疫所,這都是準備工作,並根據疫情發展隨時調整步伐。

2中重症 年紀不大都肺浸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共有364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多數為無症狀(195人)及輕症(167人),僅2人為中重度以上病況,其中1名為20多歲男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1劑AZ加2劑BNT,檢疫期間因咳嗽有痰、腹瀉、肌肉痠痛、胸悶、味覺異常就醫,胸部X光顯示兩側肺部輕微浸潤,且血氧飽和度偏低;另1名為30多歲懷孕女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2劑AZ,檢疫期間出現頭痛症狀,有肺浸潤情形,但不需氧氣治療。

*本文由中時新聞網授權,原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北部專責病房占床率直逼5成 將加開防疫旅館減壓

桃園亞旭電腦移工群聚案爆炸 新增60人確診、累計66例

責任編輯:陳宣懿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防疫 Omicron 疫情 後遺症 中重症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展開箭頭

《中時新聞網》前身為《中時電子報》,於1995年創立,是全台第一家且歷史最悠久的網路媒體,開啟新聞數位時代。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