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一世界:藝術家林穴回顧展

A+A-
「無題 第五號」,1995,水墨紙本。

林穴(1968 – 2020)對大家來說也許是個陌生的名字,他為人十分低調,特立獨行,甚少資訊或訪問等文字紀錄。他善於繪畫水墨作品,喜歡純粹之物,好以尖削的竹枝代替毛筆作畫,遠看如傳統山水畫,近觀卻是以極纖細的線條,繪出各種鳥獸草木及山石景緻。林穴一生醉心於大自然,在畫中呈現出其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次於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舉辦的「林穴:回顧展」,展出了他尚未發表的創作、過往的代表作及文獻。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藝術家

「核」系列,一組 12 幅,曾參與由 Massimiliano Gioni 所策劃的第 55 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

林穴,本名為林峰,生前他與藝術中心團隊的電郵訪問中提及,以林穴為名,是「自己喜歡玩的遊戲,像古人的字,號」。無論是哪個稱號,其畫作均自成一格,如電郵對答般簡潔有力,意味深遠,亦充滿色彩。

問:平時創作主要靈感以及藝術知識的來源?在技法和在概念上的發展與轉變?
  • 大自然,夢,書
問:作品中彷若測量符號、自然百科圖鑑、海浪,甚至皮影戲的視覺感受,它們在作品中是否有其代表意思?
  • 有時是山中所見,有時是一閃的念頭,是夢,一首詩

他的創作之路,源於 1990 年參觀假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台灣藝術家洪通畫展,他看了數次並「感動至落淚」,又在一次觀畫時聽到內心的聲音:「你是畫畫的。」然後開始隨心創作,沒有甚麼計劃,「有時間便畫」就是他的日常。1995 年,他首次以本名參與由香港藝術中心策辦的「宏利藝術新進作品展」,其後亦參與了 1998 年的香港藝術雙年展,以及第 55 屆威尼斯雙年展(2013)等展覽。

緣起緣結,也在藝術中心,團隊表示在 1998 年至 2013 年間,見證著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藝術家冒起、引退和重出江湖」。惋惜的是,正當藝術中心接觸林穴、希望為其舉辦展覽後不久,他便於 2020 年離世,終年 52 歲。由於其創作技法十分耗時,作品數量有限,但其佈局及畫作卻令人感受到當中的生命力與平靜。

繪畫像是邀請函,讓我們向內在探看,傾聽未被命名的事物,傾聽空白沉寂的聲音。

林穴的微觀世界與密碼

自然與微觀世界,包括 1991 年至 2015 年的作品。

會場開首放置了林穴的最新畫作「松」系列,他近年對松樹甚感興趣,並表示是受明朝畫家文徵明筆下秀潤獨存的松樹畫啟發而成;其作品風格簡樸,以一貫細緻的手法繪畫松樹的細節與質感,大量的留白卻不失他所見的微觀世界,不同的生物出現於樹旁,亦帶點生物圖鑑的感覺。當中最有趣的,是署名及畫中的符號。古人於山水畫題詩,而在林穴的畫作中亦有「詩」,但它們都是林穴的密碼,當中類近小篆的文字,細閱之下,卻是難以解讀的符號,是他創建的一套符號文字,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及作品之中。此外,場內同時展出一些手繪筆記,他喜愛觀察大自然,這些筆記就像是紀錄他所見、所思、所聞的植物百科圖鑑。

「無題(隨筆集)」一至四。

林穴在回答藝術中心團隊的提問時,提及山水畫與畫家心境之連結與關係。林穴道:「你問山水畫或山水?前者終究是物,後者,心。」只要仔細觀察,可看見在山石間有各種珍奇活潑的生物、池塘等,亦有流水貫穿及滋養這山水之物,像是把一個世界濃縮並活現於眼前。而在山石或松樹間飛舞的生物,都帶著笑臉,讓筆者感受到當中的生命力,以及畫家作畫時的陶醉與喜悅。

「安全口畫廊」創辦人羅家恩如此評述林穴:

我曾經遇見這樣的一個人,一生繾綣於世間的隱逸寧靜,
對大自然的獨有感悟以創作形式娓娓道來。
他自號林穴,意指山林的洞穴。
生於 1968 年的福建,他走過匆匆 52 年的光陰,安息於 2020 年陽光明媚的盛夏。
如果你像他一樣相信生活本質應是純淨美好,那麼請以生命發掘處身土地的彌足珍貴。

這一生,在這紛擾的世間,終究還是要自求我道,才可樂得自在,活得逍遙。

於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舉辦的「林穴:回顧展」。

「林穴:回顧展」

日期:即日至 2021 年 5 月 7 日

時間:早上 10 時至晚上 8 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5 樓包氏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