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想用投資做好事?普羅大眾也可以參與的影響力投資

英國最近的一項金融創新,可說是既有流動性又有透明度,且兼顧個人需求的投資方式。究竟他們怎麼做到? 英國最近的一項金融創新,可說是既有流動性又有透明度,且兼顧個人需求的投資方式。究竟他們怎麼做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次演講影響力投資的相關主題,幾乎都會有人問:影響力投資同時追求既有影響力、又有投資利潤,非常有意義,也符合我的價值觀。那我怎麼參與投資呢?可以明天就開始嗎?

我有時反問,那你要不要去西非建學校?或到印度蓋醫院?

這當然是玩笑話,但也顯示了普羅大眾要以投資實踐自己的價值觀,並改善全球的問題,是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就算不去西非或印度,僅僅投資我們台灣的社會企業,也非易事。投資個案哪裡找?怎麼評估?怎麼比較?怎麼參與?怎麼監管?怎麼賣出?而且這投資的期間不短,又沒有流動性,成功不易,風險不小。這些都是普羅大眾做不來的事。

所以,有了專業的創業投資公司(VC, Venture Capital)來幫忙個別投資人,打理投資(未上市公司)事宜。但是這裡所說的「個別投資人」,多半是機構或「大戶」,特點是投資金額大、通常7~10年內沒有流動性,投資內容也沒有類似上市主管機關的監管與要求。對尋常投資大眾來說,這條路也行不通。

好消息是:英國最近的一項金融創新,讓投資大眾得以運用小額資金投資社會新創事業,又可以在資本市場上隨時買賣持股,收回現金,並有主管機關的監管與報告,可說是既有流動性又有透明度,且兼顧個人需求的投資方式。

創新的SBSI信託模式,小客戶也能輕鬆做影響力投資

2020年12月,英國老牌投信施羅德(Schroder)與大社會資本(Big Society Capital,BSC)合作推出了信託產品Schroder BSC Social Impact Trust plc,並成功在倫敦證交所上市,股票代號為SBSI,規模7,500萬英鎊。SBSI上市後,意味著普羅大眾都可以在倫敦交易所進行小額自由交易,以投資上市公司的方便性,買賣未上市公司的資產。

為縮短投資時間,SBSI先用信託基金的80%買下BSC已經投資的6,000多萬英鎊社企相關資產,投資主題包含:

1.社會住宅(可負擔住宅)
2.對社會住宅提供貸款
3.不同主題的社會影響力債券(SIB),包括幼兒及早期教育等。

舉例來說,投資Positive Steps Partnership(PSP)的房產貸款,可以協助PSP購入30處房產,擴大營業;而投資Thera Trust Charity Bond的債券,則可以強化身心障礙者在疫情衝擊下的就業服務、教育訓練及住房資源。

SBSI年化報酬的利潤目標為通貨膨脹率加2%,比定存好得多,並對影響力投資的利益關係者帶來多贏的效果。對投資大眾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投資選擇。相對於過往,現在可以小額參與未上市的社企投資,有彈性,又透明、並且有具公信力的市場監管機制。對投信業者,獲得了一種新產品,可以投資到未上市的企業。對創投(VC)業者來說,擴大了籌資管道,可以邀集更多資金進入創投。對社會企業,則增加了可投入資金的來源,有利於事業發展。

SBSI從設立到上市,可以看作是投信與VC商業模式的整合。施羅德負責擔任「另類投資基金經理人」(AIFM,alternative investment fund manager),而BSC 則是「專案投資經理」(portfolio management),負責投資及投後管理。兩者分工明確,並且促成了個人財富管理、資本市場與未上市資產之間的流動。

身為老牌金融機構,施羅德特別注重永續,也勇於創新。這次與BSC合作有效率的募集資金、並順利在倫敦交易所上市,都可顯示其強大的品牌效應及專業信賴。至於BSC則是英國獨特的影響力投資產業發展基金,成立於2011年,管理6億英鎊資產,目前已有包括日韓在內的多個國家仿效這種模式。BSC不直接做影響力投資,但是專注培養並投資各類「中間商」,包括其他影響力投資基金、顧問公司、仲介公司等。他們聯合其他大型金融機構,發揮槓桿效應,做大規模,培養更多參與者,活絡影響力投資市場;同時也做社會投資的「基礎建設」,包括行業標準,衡量方式及報告準則等。

他山之石,可以用到台灣嗎?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認為,SBSI是一種聰明的作法。而以台灣的市場特性而言,或許可從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著手。

行政院預計於2022年初,通過新版REITS法規,並且可能放寬到海外的資產。社會住宅「只租不賣」的商業模式,可以防範社宅地產交易的不公平及不透明,也能計算租屋帶來的投資報酬率,做為固定收益產品的基礎。以張錫來看,BSC在前期投入資本後,成立信託,提供了一種私募再到公募的雙贏合作示範,並且對社會住宅甚至安養長照的建設與營運,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英國是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卻也是社會企業及永續金融的領頭羊,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BSC與施羅德的金融創新,讓投資大眾得以用上市公司股票買賣的方式參與投資未上市的社會企業。我們期待它可以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更希望台灣也能藉此模式,做出精彩的回應,在永續的大業上,接軌國際,造福萬方。

誠如張錫所說,這個模式巧妙互補了兩種機構的優勢。合作(collaboration)是影響力投資的關鍵字。合作可以跨界,可以跨領域,也可以跨公私。新版REIT在社會住宅的運用,將是多重利害關係人的跨界合作,其規模與意義都有巨大想像空間。台灣有VC,有投信,有PE,更有慈善機構。他們有資產,有投資標的,有社會目標,甚至還可以結合相應的國際機構。除了社會住宅,還可以變化出更多合作嗎?我們引頸期盼。

(作者吳道揆為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執行長,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作者烏仕明為英國創新與投資平台Rainmaking Innovation台灣營運長,具有多年創業與投資諮詢業經驗。)

瀏覽次數:1705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影響力投資意在解決日趨嚴重的環境及社會問題,同時追求投資利潤。
這是一場全球的金融運動,志在重塑資本主義,引領私人資本,達成公共利益。它的成功與否,將左右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以及貧富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主編吳道揆邀集專家學者,引進國際影響力新知、動態、工具及政策,並融匯國內發展實踐,供金融機構、慈善組織、投資大眾、專業人士及政策法規參考,共創永續社會。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影響力投資意在解決日趨嚴重的環境及社會問題,同時追求投資利潤。
這是一場全球的金融運動,志在重塑資本主義,引領私人資本,達成公共利益。它的成功與否,將左右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以及貧富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主編吳道揆邀集專家學者,引進國際影響力新知、動態、工具及政策,並融匯國內發展實踐,供金融機構、慈善組織、投資大眾、專業人士及政策法規參考,共創永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