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實施「網路宵禁」、封鎖社群媒體,軍政府如何將獨裁之手伸入緬甸網路?

緬甸軍政府奪權以來短短2個月,已在國內進行前所未有的網路封鎖與審查行為,規模更勝以往。 緬甸軍政府奪權以來短短2個月,已在國內進行前所未有的網路封鎖與審查行為,規模更勝以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毀棄選舉結果,囚禁民選領袖翁山蘇姬,引起民眾和平抗爭。兩個月之間,軍方開始血腥鎮壓,更在日前濫殺上百名示威者,寫下緬甸當代史最黑暗的一章。

與此同時,以「增進世界各地網路審查透明性以確保自由與開放的網際網路」為宗旨的自由軟體計畫「開放網路干擾觀察」(Open Observatory of Network Interference,簡稱OONI),以〈緬甸:伴隨軍事政變的網路封鎖與中斷資料〉為題,分析今年2月間的緬甸網路封鎖情況,並以CC BY-SA 4.0開放授權釋出,供世界以資訊自由的角度,檢視緬甸軍政府的暴行。

空前絕後的網路封鎖

緬甸多年來紛擾不斷,過去幾年間時有政府斷網的記錄,讓民眾無法透過網路聯繫親友。但是OONI指出,緬甸軍政府奪權以來短短2個月,已在國內進行前所未有的網路封鎖與審查行為,規模更勝以往。

首當其衝的,就是社交媒體。原先是許多人生活重心的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以及通訊軟體Messenger、WhatsApp通通遭殃。Facebook、Messenger在政變後3天就遭到封鎖,推特也隨後跟上。連上這些網站的緬甸居民只會看到這樣的訊息:「對不起,這個網址在緬甸不可使用。你已經嘗試存取一個因應緬甸交通與通訊部要求而封鎖的網站。」

此外,新聞媒體、維基百科等資訊來源,也不意外地遭到封鎖。OONI指出,2月18日起開始出現封鎖維基百科的跡象,20日則正式開始封鎖,而且緬文以外的版本也無法使用。此外,還有41個媒體,旗下的174個網址遭到封鎖。

在中國等其它網路審查大國,政府封鎖外國社交媒體或反對派的媒體平台早已不是新聞。許多人民在夾縫發展出了「翻牆」技能,利用VPN與Tor等工具繞過政府的網路封鎖策略。緬甸政府注意到這點,也使用與封鎖社交媒體時相似的技術,封鎖了Tor、ProtonVPN等工具的網站。雖然OONI仍然可以順利使用Tor,但是Tor網站遭到封鎖,表示緬甸居民無法自由前往這些網站,並下載相應的翻牆工具。

最後,還有大規模的全網中斷。根據OONI的報告,緬甸自事件發生以來第一次斷網,就是2月1日的政變當日凌晨。不到一週以後,緬甸更在2月6日發生了近30小時的網路服務中斷;截至2月15日,當地時間每日凌晨1點至早上9點,網路都無法使用,儼然是實施國境內的「網路宵禁」。

我們要如何捍衛可貴自由?

OONI的報告指出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緬甸的網路封鎖,幾乎全是透過網路服務提供商(ISP),以IP封鎖或是DNS介面達成。有些ISP是軍方經營的事業,但也有偏向民間的服務提供商。政變後,軍政府指揮各個ISP封鎖指定網站,即使是同樣的網站,不同的ISP封鎖狀況也略有不同。

因此,對於生活在自由社會的台灣人,我們應該在和平時期就開始監督各大ISP。除了避免ISP與國家、政府過從甚密,也要反對它們被少數財閥控制。如果擁有分散、開放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政府、商人要透過ISP控制人民生活的難度自然提高。

在承平的狀況下,ISP亦應嚴守「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不可以讓合作夥伴的服務跑得比競爭者快,或者是建立差別定價,讓使用者必須花費更多成本使用競爭者的服務,變相以商業機制操弄自由的網路生態。

此外,作為東南亞的鄰居,台灣與緬甸同樣面臨獨裁政權威脅,更應攜手扶持。就在軍方濫殺事件發生後,上千名緬甸人於3月28日在台北自由廣場集結,抗議緬甸軍政府的獨裁與反民主暴力。若行有餘力,你也可以加入幫助緬甸民主的行列──參與遊行、上網散播訊息,捐款給翻牆工具的開發者,讓緬甸人早日回到邁向和平與繁榮的軌道。

瀏覽次數:1695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數位公民專欄》為開放文化基金會創立的文字實驗室OCF Lab與天下獨立評論共同規劃。隨著科技進步,既為社會提升便利與效率,卻也引發隱私外洩、監控等隱憂。本專欄希望透過介紹國內外科技發展對於公共利益展帶來的影響,期許帶給讀者更多關於科技與社會政治的思考!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數位公民專欄》為開放文化基金會創立的文字實驗室OCF Lab與天下獨立評論共同規劃。隨著科技進步,既為社會提升便利與效率,卻也引發隱私外洩、監控等隱憂。本專欄希望透過介紹國內外科技發展對於公共利益展帶來的影響,期許帶給讀者更多關於科技與社會政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