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快篩取代PCR」可解急診危機?專家分析韓國、新加坡經驗解答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可行嗎?

洪毓琪
user

洪毓琪

2022-05-05

瀏覽數 21,700+

「快篩取代PCR」可解急診危機?專家分析韓國、新加坡經驗解答。Unsplash by Medakit Ltd
「快篩取代PCR」可解急診危機?專家分析韓國、新加坡經驗解答。Unsplash by Medakit Ltd

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等候PCR採檢民眾擠爆急診,為減輕醫療量能,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修訂新冠肺炎病例定義!5月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者,採用快篩檢測陽性,並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但「快篩陽性取代PCR確診」的方式,真的有助化解急診塞車危機嗎?若將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到4類對於降低醫療負荷是否有幫助?一起來聽聽專家對比韓國、新加坡等鄰國近況進一步分析。

遠見Podcast節目《遠見On Air》特別於5月4日晚間邀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在Clubhouse即時開講,針對台灣在什麼時機點,快篩陽性才適合取代PCR檢測視同確診進行說明,並對比韓國、新加坡等鄰國近況進行全盤解讀。

PCR擠爆急診,台灣醫療量能面對哪些衝擊?

雖然指揮中心於5月2日公布,無症狀者需快篩陽性,才能進行PCR檢測,但隨著本土確診病例屢創新高,此舉似乎仍無法紓解急診的採檢壓力。

日前北市聯醫就有一名急診護理師出面指出,因快篩陽性民眾湧入急診,造成大量醫護人力投入在快篩陽性及確診輕症病患上,導致重症病人包含OHCA、腦中風、心肌梗塞、嚴重創傷等病患陷入無人可救、無人可醫的狀況。

而同處北市聯合醫院的姜冠宇也進一步分享自身觀察,他提到除了每天一早醫院門口便排滿搭乘防疫計程車,前來等候PCR篩檢的民眾外。公費篩檢站平均一天也要消化高達600人次的PCR採檢量能(上、下午場各300人次),相當驚人。

且由於現階段民眾必須持快篩陽性檢體,才能至醫院進行PCR採檢,故目前在醫院急診等候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因快篩陽性而前往;因此姜冠宇也特別呼籲大家,若沒事千萬不要至急診室逗留,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染疫風險。

快篩取代PCR,現在是最好的時機嗎?從韓國、新加坡經驗找答案

但也正因為限制「快篩陽性才能篩檢PCR」似乎仍難以解決醫護人力短缺、醫療量能緊繃問題,故坊間也頻頻傳出「快篩陽性取代PCR視同確診」的聲浪,但台灣疫情現況,到底是不是快篩取代PCR的最好時機呢?姜冠宇表示,這必須從兩個層面來探討。

層次一》受限制度因素影響,推估6月中旬才可能全面快篩取代PCR

首先,由於阿中部長先前曾於公開場合提到,「預計6月中旬國內民眾只要打滿三劑疫苗,即使被匡列也是以篩代隔,不須要接受居隔措施。」故姜冠宇表示,從這樣的說法來看,應可推估指揮中心預計在這個時機點才可能鬆手讓快篩全面取代PCR。所以如果是在這樣的時間點開放快篩取代PCR,那麼台灣比較像是走向韓國的模式,韓國是在4月21日到疫情高峰期過去後才實施快篩取代PCR。

而之所以有這樣的顧慮,其猜想可能與國內確診後隔離天數仍長,且快篩試劑準確度約為90%,有10%偽陽性的機率,可能造成部分民眾被錯誤的隔離;但因為目前防疫上政策仍有隔離的措施存在,如果因此導致有些人被冤枉隔離、引發民怨的話,中央主管機管恐難以承擔民眾因此要求國賠的情況導致。

故從上述理由來看,什麼時候台灣可以快篩取代PCR,減少國內PCR量能負擔,應該只能期待在確診後隔離天數縮短到不能再短、大家隔離的代價愈少較有可能。

5月5日最新更新:

指揮中心於5月5日公布新制,5月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使用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篩試劑檢測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應可視為指揮中心在降低醫療量能負荷與制度權衡下的折衷方式。

4小時線上課程|最具說服力簡報+高質感簡報生成教學|獨家2合1智慧AI簡報術
韓國防疫政策變化
韓國在今2022年1月起,因PCR量能快追不上疫情指數的攀升,所以韓國衛生當局在2月3日改成快篩陽性,才能再做PCR,但南韓PCR的篩檢量沒有因此大量降低。

韓國從1月疫情指數上升,一路到3月中迎來最疫情高峰,每百萬人超過7000人感染時,單日PCR最高峰仍達每1000人有17.04人次的篩檢量。以全台灣2千3百萬總人口計算,相當於單日要有39萬人次的篩檢量,比指揮中心先前公布的每日19萬的量能高出20萬。

層次二》撇除制度因素,台灣現在就適合「快篩取代PCR」

但如果撇除制度上的因素考量不論,他認為其實台灣現在就蠻適合採取「快篩陽性取代PCR」的確診認定模式。因為新加坡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走向疫情高峰之前,已知道PCR量能追不上確診人數成長的幅度,因此提前以快篩取代PCR達到精簡PCR量能的目的,把醫療院所負荷的PCR量能給馬上降下來。同時,這樣的方式也能把PCR量能讓給那些染疫中重症風險因子比較高的民眾,讓他們能夠盡快有Ct值可參考,來判定是否須提早給予抗病毒藥物。

至於外界擔憂,快篩取代PCR是否會使偽陽性的風險大幅提昇?對此姜冠宇表示,針對此一疑慮,其實可以透過進行兩次快篩來降低;國際資料也顯示,兩次快篩陽性的準確度可達95%,幾乎等同PCR。且他更大膽猜測,當全球新冠疫情到某個階段,PCR可能將會功成身退,單純轉作為學術上研究病毒基因序列、變異株演化的方式,而非判斷確診的工具。

新加坡防疫政策變化
新加坡則與韓國相反,由於新加坡在走向疫情的高峰之前,已知道PCR量能追不上確診人數成長的幅度,因此提前以快篩取代PCR。

不過,即使是這樣在疫情高峰時(每百萬超過3000人感染),新加坡投入PCR的篩檢量也相較韓國來的多,新加坡在2022年2月中PCR量能最高峰篩檢量為每1000人有51.21人次的篩檢量。

疫情高峰期所需檢測量能。姜冠宇醫師提供

疫情高峰期所需檢測量能。姜冠宇醫師提供

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到4類有助降低醫療負荷?

除了「快篩取代PCR」外,那麼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到4類,是否也能幫助降低醫療量能呢?姜冠宇表示,若是將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到第4類,確實能減緩許多流程通報上的壓力。

其提到,其實若嚴格來看,目前多數民眾、醫護人員是處於「被迫違法」的情況,因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最重要的定義,便是在檢出確診24小時內要上傳通報;但這是醫療院所在一天確診人數10幾個人下,才可以做到的情況。

當一天確診人數以數百、數千位計算時,加上通報資訊填寫程序繁瑣,醫院、衛生所等相關衛生單位要完成全部的通報更是困難重重,也因此在疫情升溫之際,不斷傳出案例通報延遲的情況。

因此,若能順利降級,自然有助減輕防疫相關人員的負擔。姜冠宇也補充道,他認為當一個疾病確診人數過於大量,但實際上致命率沒有那麼強的情況,實質而言的確是可以考慮將它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到第4類。不過以目前來說,這部分應該與方才提到的快篩陽性能否取代PCR視為確診一樣,應該是有一些權責上的考量而導致現階段仍窒礙難行。

(快篩取代PCR、法定傳染病降級,現在是最好的時機嗎?請鎖定Podcast《遠見On Air》)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