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現場 見證記錄

死因研訊|女兒隔離後六旬婦獨留家亡 陪審團裁「死於自然」向衞生署提兩建議

死因研訊|女兒隔離後六旬婦獨留家亡 陪審團裁「死於自然」向衞生署提兩建議

分享:

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長期病的 62 歲婦人,因女兒確診而被列作密切接觸者,不准離家。她獨留在家超過兩日,仍未獲衞生署安排送往隔離設施。親戚最後於婦人女兒被送往隔離第 4 日後報警,發現她倒斃家中。經過 6 天死因研訊,5 人陪審團退庭約一個半小時,周三(8 日)一致裁定死者「死於自然」。

陪審團裁定,死者死因為 2019 冠狀病毒病肺炎,及動脈粥樣硬化引致的冠狀動脈閉塞,於 2022 年 12 月 11 日在美林邨寓所逝世。陪審團建議衞生署,預早提供培訓及定期演練,提升病毒爆發時的動員能力。另外,署方追蹤密切接觸者的訪問表格,需詳細考慮不同高風險因素,如長者、長期病患者、居住情況,同時加入緊急聯絡人方法。

死者女兒表示,對衞生署以人手不足為由,掩蓋安排失當感到失望,會再搜集資料,再考慮會否下一步行動。衞生署回覆查詢指,會詳細研究死因庭建議。
家屬:對署方以人手不足掩蓋失當感失望

死因裁判官周慧珠感謝死者兩名女兒出席研訊,致以深切慰問,希望她們可透過研訊早日釋懷。

死者女兒趙海鈴於裁決後向記者表示,事件已完結,「冇咩可再回應」,但對衞生署以撤離行動及人手不足為由,掩蓋安排失當的問題感到失望。至於會否採取法律行動,她表示會搜集資料,再作考慮。

衞生署:因應疫情適時檢討人手

衞生署回覆《法庭線》查詢指,一直密切監察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適時檢討人手需求,以盡快安排密切接觸者轉送檢疫中心,以減低病毒傳播。自 2020 年 11 月第四波疫情,確診個案急增。鑑於工作量不斷增加,署方自 2020 年11 月下旬起不斷調派額外人手,以提高接送密切接觸者到檢疫中心的效率,並啟動新的檢疫中心。

署方又指,過去 3 年因應疫情,適時加強各項基建、系統和人手支援,如在 2021 年初設立首個個案追踪辦公室,去年 2 月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各紀律部門共 700 多人被派往 4 個個案追踪辦公室協助追踪接觸者。署方會再詳細研究死因庭建議。

女兒早前指母患高血壓、糖尿病

死者呂淑嫻的女兒趙海鈴於 2020 年 12 月 8 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翌日被送往亞洲博覽館隔離檢疫。同住母親患有高血壓、膽固醇、糖尿病及腎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及服藥,而且行動不便。母被列為密切接觸者,但隨後兩天衞生署仍未安排隔離,其女兒未能聯絡死者。警方及消防於 12 月 12 日接報,破門入屋發現死者已離世,終年 62 歲。

法醫指死者死於新冠肺炎

法醫潘偉明早前供稱,他為死者解剖遺體時,發現其心臟有長期缺血跡象,肺部則有肺泡水腫、有大量積水、嗜酸性等,脗合瀰漫性肺泡受損的跡象。死者兩邊肺部、鼻咽及氣管樣本,均發現有病毒 SARS-CoV-2,即新型冠狀病毒。他推斷,死者主要死因為 2019 冠狀病毒病,而冠心病為輔助因素。

傳染病學專家則指,死者的健康問題,令其死亡風險較一般感染者高 2.55 倍。他在提問下同意,若能及早送院治療新冠,或能減低出現併發症、避免事主過世。他又指,長者感染 2019 冠狀病毒病的病徵一般不明顯,一般藥物可舒緩病徵,但未能治療新冠病毒。

CCDI-367/2021(DK)
焦點
最新文章
最新影片

訂閱支持,撐起《法庭線》

所有報道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全部訂閱收入均用於營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