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廚餘為「食物」,昆蟲養殖業將成趨勢?

A+A-
AgriProtein 飼養昆蟲作為動物的食糧。 圖片來源:AgriProtein

油炸蠍子、蟋蟀、蠶蛹……「昆蟲料理」雖富含蛋白質,但未必人人敢吃,若以昆蟲餵飼動物,又會否較易接受?南非開普敦市有一座「昆蟲牧場」,專門飼養昆蟲,以供給動物作為食糧。已成新興產業的昆蟲養殖(Insect Farming),究竟有何優勢?

「紐約時報」報道,由 AgriProtein 公司擁有的昆蟲牧場,飼養超過 80 億隻虻(fly),每天吃掉 250 公噸廚餘和農廢物,如粟米稈、薯皮和變壞的蔬菜等。「廚餘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它被棄置在錯誤的地方。對我們的蟲子來說,它反而是美食。」AgriProtein 行政總裁 Jason Drew 說:「我們回收廢棄的食物,把它轉化為蛋白質,整個過程,我們稱之為『養分再造(Nutrient Recycling)』。」他表示,相關計劃在經歷 5 年的失敗才達至今天的成果。

昆蟲養殖是畜牧業的一種,除了能有助處理廚餘,它也被視為新世代改善全球暖化的方法之一。

現時,飼養牲畜需消耗大量豆類和魚類,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所指,全球 3 分之 1 農地所種植的農作物,以及 12% 的魚穫,都被用作餵飼動物,亦使一連生態問題惡化,包括溫室氣體排放、伐林、土壤退化和過量捕魚等。

改以昆蟲作為動物的食糧有兩個好處:一,更富營養,無副作用。昆蟲能將廚餘等有機物,轉化為豐富的可食用蛋白質(即蟲子本身),效果最顯著的是黑水虻幼蟲 (black soldier fly),其體型能在 10 日內增大 200 倍;二,更節省資源。從業者指出,養蟲所需的土地和水,遠比種植大豆的少,更毋須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

國際組織亦表示,昆蟲能取替全球 25% 至 100% 的大豆和魚,成為餵養動物的主要食糧。

AgriProtein 一名工人正在處理一箱腐爛的蔬菜,準備餵飼昆蟲。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我曾去過那些昆蟲牧場,它們每天能處理 100 噸廚餘,也就代表堆填區每天都少接收 100 噸垃圾,從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環境污染的可能。」研究黑水虻 20 年的德州農工大學昆蟲學家 Jeffery Tomberlin 說。他續指,黑水虻幼蟲可在細小的空間內飼養,若在農耕地區建設小型工場,農民便能「轉廢為產」。

然而,昆蟲養殖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歐洲和美國,有條例規定黑水虻只能用作餵養家禽和部分魚類,而其他蟲類卻沒有相關限制,但多間公司都相信美國會在短期內放寬限制。

有支持該行業的聲音指出,從生物角度思考的話,「以蟲為食」合乎情理,因為許多動物都以昆蟲為糧食。Drew 說:「立法者很快就會了解到這只是一個自然過程,並且轉而支持同類發展,因為它有重大的環境效益。」

美國首間昆蟲養殖公司 Enviroflight 行政總裁 Liz Koutsos 亦持樂觀態度:「這行業在短期內或會有重大突破,而且影響生態環境。我們的昆蟲主要供給水產養殖業,我認為整個連鎖生產線的最終目的,是抵銷部分野生水產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