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資深教師:現在孩子自理生活能力普遍不足,手部肌肉協調能力低下,父母代勞太多嚴重影響學習成效

許多資深國小老師建議,對小一新生來說,除了適應全新環境,父母首要任務是加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為生活自理好,孩子的學習就會好。

小一生活自理影響學習

暑假過後,孩子的重心回到課業,許多資深國小老師建議,對小一新生來說,除了適應全新環境,父母首要任務是加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為生活自理好,孩子的學習就會好。

已經在教學現場14年,目前任教於萬大國小的林明慧老師表示,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看起來雖然不太相關,其實有著環環相扣的關係。

 

資深國小老師:小一孩子自理生活能力普遍不足

雖然每個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狀況不同,但是或多或少都會反映在學習上。很多國小老師觀察,孩子剛上小一最容易出現的不適應狀況,大部分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以及生活習慣不佳有關。

包括不會使用蹲式廁所、忘記喝水、用餐速度太慢、經常忘東忘西、不會整理自己抽屜、東西老是散落各處、東西找不到等等問題。

林明慧也指出,滿多孩子常常指令聽不清楚。例如,老師請孩子拿一條抹布,他卻拿一條毛巾回來;不會基本的自我照顧、不會或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上廁所不敢說,結果大小便在褲子上......等等,這些都是生活自理的一部分。

而諸如此類的狀況,其實都會影響孩子上課心靜不下來、慌慌張張、永遠在找東西…,上課就很容易跟不上老師進度。

 

父母代勞太多會影響孩子學習

林明慧表示,孩子若是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不佳,父母就要留意是不是幫孩子代勞太多。教學現場上常發現很多孩子雖然有上幼兒園,但是從小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大人代勞,也因此,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訓練不足,手腕肌耐力也很不夠。

例如,擰抹布需要用到手腕的力氣做扭轉,但是很多孩子「力氣不夠,姿勢也不對」,而這就會影響孩子寫字遇到特定筆畫時,例如「彎(折)」的部分,能否寫的好。

林明慧也說,很多孩子就連握筆都緊張,但是開學10週之後就會開始上國字,孩子書寫能力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不少孩子拿筆很像在握拳,寫字像刻字,速度很緩慢,每次寫字都非常辛苦,寫一個作業要花好久的時間」。

而從手部訓練不足影響握筆姿勢錯誤,後續還會出現筆順錯誤、筆畫歪歪扭扭,寫字空間結構不佳,坐姿不良等影響整體學習狀況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因為上課經常要抄寫,邊聽邊寫對孩子已經難度滿高,如果書寫又有問題,就會更加跟不上。」長期下來就會造成孩子挫敗感很大,學習意願低落,「類似個案其實非常多。」

 

訓練孩子做家事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感

因為現在的父母孩子生的少,對孩子很照顧,也捨不得讓孩子做家事,但是很多國小老師都指出,做家事其實是訓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最好的方法,效果慢慢會在學習上看見。

林明慧建議父母們,平常在家帶孩子一起打掃的時候,從最基本的開始練習。例如,教孩子如何握掃把,是否會控制力道?擦櫃子的時候有沒有辦法將邊邊,角落和縫隙處擦乾淨?每天練習洗碗或是晾衣服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將衣服穿過衣架。這些都可以訓練孩子的手部肌肉、精細動作和視覺協調能力。

而附加價值是,在過程當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受挫力、耐心、正向態度、規劃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面對小一學習挑戰時需要的生活素養。

「就算能力不好,但是態度對了,就算慢,也會漸入佳境」林明慧強調,孩子聰明、能力好,也不代表學習就一定好,重點是面對學習挑戰時,態度是否正確。

教學現場上也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因為學習態度不佳,靠著小聰明應付了事。基礎沒有打好,到了中高年級,「成績很明顯的直直落。」

「小學的學習是螺旋式的,」林明慧表示,父母在低年級的時候就要幫助孩子培養正向態度和好的生活習慣。進入中高年級,就算挑戰和難度都更高,孩子也能自己嘗試慢慢解決。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