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吃冷飯:誰說,飯一定要熱熱的才好吃?

熱的米飯固然有無法超越的層級,但是冷飯的嚼感也有徐徐釋放的甜味,很低調,不張揚。 熱的米飯固然有無法超越的層級,但是冷飯的嚼感也有徐徐釋放的甜味,很低調,不張揚。 圖片來源:Unsplash

小時候,母親禁止我們吃冷飯。嚴格說起來,長大之後也一樣,不只冷飯,還包括冷菜冷湯都不准。她認為吃冷飯冷菜冷湯會胃痛,如果哪天喊肚子痛,她就會生氣,指責我們一定是吃到冷飯,喝到冷湯了。

對她來說,冷飯的最佳解決手段就是拿去炒飯,加了番茄醬的炒飯叫做紅飯,加了麻油薑的炒飯叫做麻油飯。我家的冷飯下場,不出這兩樣。

可能是基於主婦魂的偏執,母親認為端上桌的菜餚一定要「燒燙燙」,盛到碗裡的米飯要冒著熱氣,喝湯如果不燙舌,就整鍋再端去瓦斯爐加熱。

國中那幾年,有時候因為補習遲歸,若是留了飯菜,一定是放在大同電鍋裡面保溫。因為溫書遲睡,就煮水餃或把母親白天去菜市買的羹麵熱來吃。那段時間,不太有吃冷食當消夜的經驗,那時的體質或說代謝能力很好,消夜吃得再飽,還是瘦得根竹竿一樣。

到了高中,週六雖然半天課,只是打掃完公共區域,再騎腳踏車出城,回到家裡大概都超過1點鐘,大人都在二樓午睡了,我就自己掀開餐桌那個好像蚊帳花紋的罩子,把飯鍋裡面的冷飯粒都刮乾淨,夾菜夾魚夾肉,一邊看李季準主持的綜藝節目蓬萊仙島,一邊吃冷飯。那一整年,母親倒是對我在週六中午吃冷飯冷菜不再有意見,但堅持湯必須回溫熱過。她的想法是,就算吃了冷飯冷菜,最後把熱湯灌進胃裡,比較沒問題。

北上讀書之後,偶爾在宿舍外面排隊打長途電話回家,母親還是會提醒,勿通呷凊飯,呷凊飯會胃痛喔!

壽司、飯糰與夏天的冷醋飯

台語說的凊飯(tshìn-pn̄g),指得是隔餐放涼的剩飯,或隔夜冷飯。

於是想到小學遠足,母親會特別早起做海苔壽司,做酸味醋飯時,就把整鍋熱騰騰的米飯放到電風扇前面,一邊攪拌壽司醋,一邊吹涼。壽司料只有小黃瓜、紅蘿蔔、蛋皮、肉鬆而已,捲得很紮實的壽司放在背包,到了中午拿出來吃的時候,海苔都變得黏黏軟軟的,可是冷掉的壽司飯那種酸甜恰好的滋味,還是很難忘。往後我在台灣吃壽司,倘若冷飯的酸味不夠,就覺得不對。但話說回來,母親幫我們準備海苔壽司時,倒是一次也沒提過不可以吃冷飯的禁忌。

後來,我倒是很愛吃冷飯,熱的米飯固然有無法超越的層級,但是冷飯的嚼感也有徐徐釋放的甜味,很低調,不張揚。夏天做冷醋飯已經是儀式了,有時候鋪上冷燻鮭魚,或是拌毛豆蝦仁,奢華一點的,就把烤鰻魚切成小塊,或加上各種顏色的海鮮,做成日本料理的散壽司飯。吃冷飯的時候,想到母親應該會嫌棄這飯吃起來冷吱吱,說不定立刻起身拿去大同電鍋蒸熱。

也很喜歡冷飯拌肉鬆,畢竟肉鬆遇到熱飯,立刻吸飽米飯的水氣,變成軟爛的口感,拌冷飯就沒這問題,保持肉鬆的鬆,捏成飯糰也行。在淡水讀書的時候,常去側門水源街那條滿滿撞球間的巷子裡,買一家早餐店的糯米飯糰,傳統飯糰沒那麼多花樣,只有蘿蔔乾、肉鬆跟油條,那飯糰就放在書包裡面,偶爾拿出來咬一口,再用力捏回去,一個飯糰吃一整天,到了傍晚,都成冷飯糰了,可咀嚼起來就是特別香。

向食物好好表達謝意

三級警戒在家自肅期間,盡量午晚餐一次做好,中午擺盤吃熱飯熱菜,晚餐就吃冷飯冷菜,用的是國中以來就用慣的便當盒,晚上也不加熱了,學日本人吃冷便當。這種老派便當盒沒有「隔間」,菜汁肉汁或乾煎魚的油,趁它們依偎在一起的時候,將原本分開的氣味融成一體,等到吃晚飯時,第一口就知悉它們的關係了。這時候的冷飯,吃起來特別微妙,彷彿是為著最後收尾才堅持的格局,我特別喜歡把冷飯留到最後,沒有配菜,白白扒著飯,安安靜靜的,跟這一天餵養自己的食物,好好表達謝意。

但我以為好吃的冷飯或是凊飯的定義很嚴格,必須是當天煮的飯,如果因為過夜而放進冰箱冷藏,隔天或煮成鹹粥,或做成炒飯,像以前還在家,母親還掌廚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把凊飯熱炒成紅飯或麻油飯。

母親已經不做飯了,但她偶爾看到我吃冷飯冷菜,還是會囉嗦幾句,命令我拿去回鍋炒一下或放在電鍋加熱,還是那句老話,呷凊飯,會胃痛。我不再與她爭辯,默默把冷菜冷湯冷飯吃完,或重組成熱騰騰的飯湯,然後問她要不要來半碗?她頂多吃一、兩口,還是堅持,熱熱的比較好吃。

瀏覽次數:3461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