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的「千人計劃」,成為在美國的「入獄計劃」──「新冷戰」陰影籠罩中美,最後沒人會是贏家

當中國的「千人計劃」,成為在美國的「入獄計劃」──「新冷戰」陰影籠罩中美,最後沒人會是贏家
中國政府持續抬出各方強大的資源,吸引海外的高端人才回到中國發展。

主持中國千人計劃峰會,學者私下透露:煙硝味早就出現

上月中旬,我與中國大陸兩位「師」字輩的主持人:中央電視台的楊銳,以及鳳凰衛視的邱震海兩位前輩,來到中國無錫太湖之濱的一片湖光山色當中──我們不是來遊玩的,而是身負重任,要共同主持一場中國官方盛大籌備的「 2018 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千人峰會」論壇。

該論壇和中國其他的大型論壇一樣,產官學人聚集。事實上,這個峰會更緊密關連到中國政府推動的「千人計劃」。

「千人計劃」從 2008 年開始實施,是中國引進海外高端人才的國家級戰略。中國政府持續抬出各方強大的資源,吸引海外的高端人才回到中國發展:包括「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等,紛紛祭出極為優渥的條件,為這些海外的菁英人才,悉心規劃他們回中國後的發展路徑。

而這些中國政府鎖定的「高端人才」,包括任教於美國高等教育機構,或任職於美國聯邦政府科研機構的人才;也有服務於產業界的特殊科研人才。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近萬名各領域專家,分 12 批在這個計劃中回中國發展。經過精挑細選後的他們,多半是美國名校畢業的博士,或有院士(fellow)資格。

這次的大會,這些人幾乎全數聚集在無錫。除了官方色彩比較濃厚的大會主論壇之外,我和邱震海及楊銳兩位前輩,也各分別負責一場分論壇,與這些海歸中的菁英們對談。大會相關活動一連幾天,大家都有非常多的互動交流機會。從這些人身上,我發現了一些共通點:

首先,這些人即便都已經在海外待了許多年,有些人甚至已經拿到美國的公民身份,但是他們都堅信「回國後的發展一定比較好」,因此能夠斷然做下決定;此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川普上任後,各方面舉措對留美的中國人造成打擊,有些人甚至表示:「看不到在美國的未來。」

本文作者應邀主持中國千人計劃論壇,感受到高端人才在美國發展碰壁的氛圍。圖/許復 提供

美國砲口對準中俄伊朗,中國千人計劃在美成「入獄計劃」

誰知道,不久之後就傳出,全球最大癌症研究與治療中心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有多名華裔科研人員基於各種原因,相繼被革職或處分,甚至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他們當中,有醫師、科學家,以及不同崗位、職階的職員。

事後,幾位才剛剛因「千人計劃」而回到中國的朋友紛紛說:這一切早就能看出端倪,在川普上任之後,美國已有「風聲鶴唳」的氛圍──

事實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多福.瑞(Christopher Wray), 2018 新年伊始,就已在國會上公開「喊話」,表示:「美國各界需當心隱藏在美國各角落的間諜,將美國高端科技轉移出去。」

知名學者哈飛特(Joseph A. Heppert),更直言不諱地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美國國會正考慮執行跨黨派的立法行動,針對美國各大學中,與中國、俄國斯、伊朗等國的人才計劃有關之教職員,採取制裁行動──尤其是中國政府的『千人計劃』。」

目前 FBI 除了對「千人計劃」名單中的華人採取正是、非正式的調查行動之外,許多經常回中國、與中國國內有密切合作發展計劃的學者,也都被列入「黑名單」(調查名單)。這導致不少中國在美菁英苦笑稱:「千人計劃」,快要變成(在美國)的「入獄計劃」了。

對此,美方有聲音指出,中國用高薪邀請這些人才「回國發展」,卻同時又鼓勵他們「保留在國外的位置或資源」,動機可議。很明顯就是利用這些人才「臥底」,讓中國的科研、與國際上的發展「同步」。

FBI 與部分國會議員更透過媒體指出,中國「千人計劃」中的學者們,許多人被發現有「轉移美國知識或技術回中國」的嫌疑與事實。

然而,也有聲音說,這類「知識轉移」本就是科學界中長年皆有、甚至是全球皆然的「現象」。實際上,在中國的各個角落,也隱藏著美國的「間諜」。只是,這些人怎麼把中國的訊息帶回美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在中國,還沒有相關新聞出現。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近年如火箭般崛起,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推出「一帶一路」的新戰略後,分分秒秒都在挑戰美國長久以來的全球霸主地位;而美國、尤其在總統川普上任後,全美上下逐漸形成一股「需要制衡中國」的氛圍,遂成必然的發展趨勢。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推出一帶一路的新戰略後,分分秒秒都在挑戰美國長久以來的全球霸主地位。圖/Flickr@EricHealley CC BY 2.0

「川普笑得很開心?」──美中之間的貿易戰爭,近乎「個人恩怨」

除了大國間必然的彼此抗衡與角力之外,仔細分析美國政府目前針對中國的種種舉措,其實也與川普的個人政治利益有關:

我們都相當清楚,美國一手打造出來的「全球化」,在過去十年間,除了因金融業的過度膨脹引爆全球金融海嘯外,也造就了美國本土越來越極端的貧富差距。在這之中,許多行業開始走向沒落,尤其在許多傳統產業聚集的「鐵鏽帶」,民生凋敝、人民陷入貧窮與負債,與華爾街、矽谷等「貴族區」,猶如兩個世界。

是以,美國許多社經地位相對低的勞動階層,開始不信任甚至憎恨所謂的「高端人才」:包括那些矽谷的科學家,華爾街金融人士,以及傳統政治菁英等。

而川普從競選以來提出的種種舉措,均正中這些人的要害,因此在選戰中跌破無數主流媒體、菁英專家們的眼鏡,獲得大把選票成功上任。(詳見:《川普是怎麼贏的?》一文)

但在當選後,川普要如何達成他在競選時的「承諾」,如:「把工作帶回美國」、「讓美國再次偉大」以穩固其支持呢?很顯然地,由於川普的(選票)訴求對象,以廣大的美國(白人)勞動階級為主,加上中美霸權角力的背景,故「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從製造、科研到人才競爭,祭出種種強硬手段與大動作打壓,將有利於其「兌現承諾」,或至少「贏得民心」。

換言之,川普上任後不久,即以遠較過去強硬的態度升高美中間的對立關係,隨後更啟動與中國的「貿易戰」,均是可以預期的──包括現在對中國「千人計劃」的打擊,以及最近的「關稅戰爭」皆然。

川普在今年 9 月,宣布對中國祭出第二波,高達 2,000 億美元商品的增稅攻勢。「必要的話,還有 2,600 億美元規模的第三波(增稅)行動,美國,會贏下貿易戰!」他公開宣示。

隨後,更於推特上連續發表近乎「個人恩怨」般的聲明:「中國公然藉由攻擊我們的農民、牧場人和工人們,以干預美國的選舉,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對我很忠心。但他們低估了美國人民的愛國心⋯⋯

中國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太多年了,他們(中國)知道只有我才能阻止這情況。若是我們的農民和勞工成為中國的標靶,我會對中國祭出更多又巨大(great)又快速的經濟制裁!」

川普在今年 9 月,宣布對中國祭出第二波,高達 2,000 億美元商品的增稅攻勢。圖/Donald J. Trump@Twitter

正面臨美國期中選舉考驗的川普,顯然正透過「對中制裁」的升溫,攫取更多個人的政治利益。而他近來的每一步,亦讓中美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劍拔弩張。

新冷戰時代來臨?──中美之間更「模稜兩可」些,可能更好

面對貿易戰在川普主導下快速升溫,中方如何回應?

目前,北京政府以原先就預備好的 600 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回敬」,看起來「氣勢」好像較弱。但根據中國媒體和各方消息指出,「中國最高層已經重組牌局,並且以戰略思維摸出了三張牌」:已開、正開和將開的「三個會」。據媒體引述中南海消息人士稱:「這三個會形成的後續作用,會讓世界眼睛一亮。」

無論未來發展如何,中美的「貿易戰爭」、「人才戰爭」勢必還要持續升溫一段時間。如果從一個比較理想主義的觀點來看,無論最後「誰贏誰輸」,這些舉措都是「損人不利己」,而不是「達人達己」。

回顧歷史,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或者「非黑即白」的關係,已經十分接近冷戰時期的氣氛。

事實上,筆者個人認為,儘管目前看來已經「箭在弦上」,但美中雙邊的關係如果更「模稜兩可」一點,多嘗試「用合作取代對立」一點,也許對全球經貿、文明的發展,都是更好的發展。

例如,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外交單位,常常邀請非洲的年輕領袖赴美學習。不僅提供資金協助他們學習創業知識,更灌輸他們現代的公共行政觀念,期待他們回國後帶動家鄉發展;而在中國,「習大大」近年也積極與非洲各國領導人會晤,並且大手筆抬出鉅款,協助非洲各方面的發展,包括對青年人在各地創業的輔導計劃。

分別做,為什麼不「強強聯手」一起做?中美之間與其進入「新冷戰」的雙輸局面,其實絕對是更被期待能夠「共同攜手、推動世界轉動」的──例如,可以一起在各國培育未來的、真正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領袖。

「大車難推,小車卻可行動自如。」或許,從這種項目式、領域式或議題式的合作開始,遠比加速對立「決一死戰」,能創造出更多合作與和平的契機。中美之間如是,中港或兩岸之間亦然。

對於有志以國際為舞台的國際人才來說,美中的對峙加劇,不只是需要「選邊站」那麼簡單的事情而已。它更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所處產業的命運、和全球經貿的發展軌跡──若世界局勢倒退回冷戰時期的肅殺氣氛,除了加速「軍工複合體」的茁壯之外,將沒有任何人是贏家。

中美既然都各自協助推動非洲發展,為什麼不能攜手一起培育未來青年領袖?圖/Flickr@UNHCR CC BY 2.0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截自 TVBS@YouTube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兔兔飼養知多少?打造共好生態圈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