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壓能力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是一件危險的事;當孩子有輕生念頭,爸媽一定要做的7件事

面對挫折或是失敗的勇氣與能力,是需要學習與練習的,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強化孩子的應變能力

如果輸不起,才會把人生提早輸掉

抗壓能力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是一件危險的事。

孩子小時候是不會害怕失敗和挫折的,你看過嬰兒努力的學翻身,幼兒一再跌倒後,卻更積極的想要站起來,就知道,孩子的勇氣與嘗試精神,是天生就具備的。

當孩子慢慢加入群體生活,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競爭與比較,卻讓大人和小孩,都漸漸的輸不起。

更精確的說,是有些父母大人輸不起,所以不願意孩子輸。不管是面子問題,還是裡子問題,孩子的學業成績,才藝表現,甚至交友能力,確實是有些父母對外的炫耀品,對內的業績。

最近這幾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選擇輕生來結束生命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年齡甚至下降到國中階段,而原因是為了堅守彼此的愛情。這些新聞報導一出現,總是會讓父母又傷心又擔心,往往不禁自問:「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面對挫折或是失敗的勇氣與能力,是需要學習與練習的,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強化孩子的應變能力:

一、強調生命的單一獨立性

尊重生命的單一與獨立,是父母和孩子都要堅守的觀念與界線。要讓孩子珍視自己的生命,就要尊重孩子與父母的不同。從小引導孩子學習,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用心與認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心安理得的過充實而愉快的生活。

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很珍貴,很珍視自己的時候,才不會被自己所淘汰,輕易就選擇輕生。當孩子跟你分享有輕生的念頭時,父母也不要急著指責與糾正,要傾聽,要讓孩子分享出他真正的心聲,也要讓孩子知道人在面對挫折時有人會愈挫愈勇,也有人會選擇逃避。輕生就是一種選擇。當痛苦太過巨大會閃過想輕生的念頭並沒有錯,那只是我們想逃避痛苦的情緒,當孩子可以察覺與接受痛苦的情緒而想到生命的珍貴與單一時,就不會從輕生的念頭變成選擇去輕生的行為。

當孩子接受自己每一種情緒,珍視自己生命存在的獨特與單一性時,會學著讓自己愈活愈有能力。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挫折與失敗其實是常常出現的考驗,但因為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相信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這份信念,會讓孩子有能力去面對困境,要珍惜孩子的單一與獨特。


二、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

引導孩子做選擇。當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見時,父母可以提供孩子意見,然後讓他自己做選擇。在幼兒階段,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穿著表示意見。在小學階段,會對學科興趣或是才藝學習,甚至對交友的喜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是一件好事,要耐心的聽孩子說,這在他學習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身邊的朋友,家裏有青春期的孩子很多,但跟父母不致於發生太嚴重的衝突的家庭,都有一個特色,就是父母很善於聽孩子說,而孩子很喜歡跟父母傾訴。

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人,引導他認識,人生其實是一連串選擇的機會時,孩子比較會尊重自己,也珍惜不同的選擇機會,並且學會負責。親子之間可以互相尊重與包容,不必要的衝突或摩擦,自然就會減少。


三、分數與名次,是自己努力的成果,要享受付出的過程與接受結果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其實,競爭無從避免。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讓孩子正視自己努力的成果,要享受付出的過程與接受結果。

學校的分數和名次,都只是一種考核後的成績呈現。孩子要知道,自己可以透過努力,盡其在我的去爭取到自己想要的成果,要享受付出的過程。只要態度正確,實際上的分數,就會依著自己的認真或是細心程度,而有所不同。父母要鼓勵孩子,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多付出,而不是只計較最後的結果。

 

四、感情隨時會變,尊重別人的選擇

現在的小孩成熟的很早,情竇初開的年紀也愈來愈低。父母還是要提早因應超前部署,跟孩子分享喜歡別人或是被別人喜歡的感覺。讓孩子明白,除了父母子女有著血濃於水的愛做連接之外,其他的感情,隨時會變。

我們不要因為失去另一個人會覺得活不下去,也不要讓別人覺得沒有你會活不下去。而是要在彼此有機會,有時間相處時,要好好的善待對方和自己,珍惜可以一起相聚的機會和緣分。

要孩子多交朋友,學習拒絕與接受被拒絕的狀況。不要太早就侷限在一對一的單獨交往中,感情的事不能強求,連大人都不一定可以妥善處理,更要教導涉世未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尊重每一個人的界線,特別是身體的界線。

 

五、孩子雖然是獨立的個人,但家人永遠是最親密的夥伴

不管是學業還是工作或是生活,每個家人都有自己的壓力或是難處,要常常一起聊天解悶。我除了會關心孩子們在學校的狀況,也常常跟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心情和先生在工作上面對的同事和公事。讓孩子知道,家庭不僅是吃飯和睡覺的安全場所;更是心靈交流的溫暖場域,讓他們可以傾訴自己的意見或夢想;可以傾聽父母的壓力或成就。

當孩子每天都感受到被溫暖的愛所包圍,覺得在家可以放心與安心,就會喜歡回家,喜歡跟家人分享快樂與分擔壓力。孩子雖然是獨立的個人,但家人永遠是最親密的夥伴。家庭是每一個人的身心養護所。
 

六、投入與享受競爭和合作的過程,接受結果

生命的源起,就是合作與競爭來的。競爭,可以讓自己在學習與模仿中變好;合作,可以讓彼此在互助與協調下共好。不管是競爭還是合作,人是群居的動物,都無法避免要接觸與面對人群,所以要懂得投入與享受競爭與合作的過程。在過程中,努力的付出與學習,不管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要接受這段歷程。

 

七、承認失敗的痛苦,才可以超越失敗

孩子和父母,都可能會面對失敗。當失敗發生時,確實會讓人覺得痛苦、灰心、難過,甚至想要放棄。承認與接受這些情緒,我們才可以超越失敗。所以當失敗來時,想說就說;想哭就哭,想發脾氣,想安靜,都可以適度地宣洩一下情緒。

只有察覺情緒、接受情緒,然後把情緒釋放出來,才有機會轉變情緒。在我們家,會讓孩子的情緒自由發洩,然後,他們就學會慢慢收斂。

教養,難的不是在教孩子,難的是父母要調整好自己的做法和心態。要用溫和而堅定的立場,教孩子正確的事。幫孩子建立好生活常規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引導孩子練習做選擇與承擔後果,而父母要練習放手與過好自己的生活給孩子當榜樣,這可以參看我的新書:《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我們不能操控或干涉孩子,超越界線的關係會讓親子都很挫折。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人,要讓愛和溝通,可以做健康而穩定的交流,孩子才可以安全的成長。

沒有孩子是教不會,教不好的,重點是大人,只要有好大人,就會有好孩子。

父母要陪伴孩子積極投入與享受,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學習與挑戰。這些競爭、比較與合作,都會帶來失敗和成功的經驗,也都是孩子人生中的成長養分,要欣然接受,才能安然過生活。人生的過程很有趣,不要執著在失敗還是成功的這個結果上面,就不會見樹忘林,而失去了探索更多的機會。

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當個保持平和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教導、可以引導、可以指導,但千萬不要主導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自己心甘情願地為人生付出與努力,他的精采,他自己努力成就;他的挫折,我們可以陪著承受。

如果輸不起,才會把人生提早輸掉。讓我們陪著孩子,在有輸有贏的人生中,繼續探索與創造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彩。

臉書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尚瑞君著作:《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陪你養成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教養變得優雅又有效率。

尚瑞君新書:《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透過剛剛好的管教,協助你們親子找出最適合你們的愛的方程式。

讓我們用愛與耐心去發掘孩子的亮點,協助孩子發出生命中的光彩。

 

Photo By:shutterstock
數位編輯:黃晨宇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