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台大演講

不說話比秒回更厲害,馬斯克、賈伯斯...高EQ才會的「沉默攻略」

當別人不客氣地質問,甚至直接了當的痛罵時,你會怎麼做?真正高EQ的人,碰到尷尬場面時,往往善於利用沉默,思考個幾秒再回應。

沉默-高EQ-馬斯克-賈伯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沉默是金,這句古語在現代職場也能適用。當別人不客氣地質問,甚至是直接了當的痛罵時,你會怎麼做?臉上寫滿憤怒,立刻出口反擊?如果真的這樣,反而可能把場面弄僵。

真正有智慧、高EQ的回應方式,當屬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與史蒂芬・賈伯斯(Steve Jobs)的作法。他們碰到尷尬場面時,往往善於利用沉默,先思考個幾秒再做回應。

馬斯克是現任的特斯拉執行長,以勇於挑戰聞名,SpaceX計畫就是由他一手催生。賈伯斯已經過世,當年一手創辦蘋果電腦,但在1985年至1996年離開Apple。

「沉默」的英文是”awkward silence”,直譯的話則為「尷尬的沉默」。

”awkward silence”通常出現在對方拋出燙手山芋,讓人一時不知怎麼回答時,這時的狀態就可稱awkward silence。

馬斯克的沉默往往用在碰到難題時。

SpaceX計畫成員蓋瑞特・萊斯曼(Garrett Reisman)就描述,當他們拿個很難的問題問馬斯克,他就會進入沉默狀態。

旁人看起來,好像馬斯克非常認真地思考該怎麼回答,而且認真到有些出神的樣子,包括盯著半空看。最後當他開始作答,你會覺得他的聰明才智全都集中到了這一點,也就是你的問題上。

實例可以看這:從20:00開始,他靜默了幾乎20秒,嘆了口氣才開始回答問題,回答時還好像邊說邊想,所以有點結結巴巴。

廣告

類似這樣的靜默與回答,不僅不會惹惱提問者,還會顯示自己真的碰到難題了,非得好好思考不可。沉默之後做出的回答,往往更具說服力。

賈伯斯同樣也是沉默高手。

他在1996年才重回Apple擔任CEO,隔年1997年的「蘋果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WWDC)上,就碰到與會者不客氣的質問,賈伯斯根本不知道Apple軟體出了什麼問題,還要他回答完前面的問題後,「說說你個人過去7年都做了甚麼?」

賈伯斯翻臉了嗎?沒有。照《Inc.》專欄作家的解釋,賈伯斯當年才剛回Apple,許多人等著看笑話,如果他在WWDC這樣關鍵的場合失態,正好給人一種印象,「看吧,當年被趕走後,賈伯斯一點都沒反省。」

廣告

賈伯斯先是靜默了約10秒,喝了一口水,然後開始回答。但才剛開口說了半句話,就又停了8秒。再開口時,賈伯斯出人意外地沒有反駁,而是承認「改變現狀的困難之處,就在於不少人跟這位先生一樣,是對的!……(雖然)只有某部分」。

與會者的質疑是對的,那個軟體的確有問題,但賈伯斯沒有迴避,而是先承認再說明。賈伯斯接著說的話,整個扭轉氣勢,因為他說明CEO的職責所在,是要顧及全體,然後把消費者的反饋告知工程師,讓團隊找出對的發展方向,而非從頭到腳把某個產品檢討一遍。

賈伯斯最後的結論也在情理之中。他說,研發產製過程當中總會出些包,但這是正常的,「因為同時間我們也在做決定」。「所以重點是,我們錯了,但我們會找出錯誤,然後改正它們」。

廣告

賈伯斯的錄影請看這

專文作者賈斯汀・巴瑞索(Justin Bariso)最後列出沉默的幾點好處:

  • 讓你有時間思考(類似馬斯克的長時間靜默)
  • 拿回主導權(類似賈伯斯先認錯再解釋)
  • 保持冷靜
  • 回復自信
  • 做出更好更有價值的回答
  • 說出你真正的想法,而且說到就會做到(say what you mean, and mean what yousay.)

台灣媒體上常可看到政客、名嘴、明星、網紅的快問快答,一方面讓人佩服他們的腦力夠強,但另方面難免讓人覺得:「欸,你真的想過問題在哪嗎?」工作人,面對辦公室難關時,不妨學學馬斯克與賈伯斯,適時的沉默,有時候其實比秒回更有力道。

(本文轉載自Cheers雜誌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