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青春的漫畫家:日本BL漫畫的起源,就從這棟屋子開始

日本大泉出現了一批充滿創意的女漫畫家,後來被稱為「花樣的24年組」,開創的領域遠不僅是男同志主題,還有科幻、奇幻、宇宙等等從前的少女漫畫連想像都不敢想像的大範圍。 日本大泉出現了一批充滿創意的女漫畫家,後來被稱為「花樣的24年組」,開創的領域遠不僅是男同志主題,還有科幻、奇幻、宇宙等等從前的少女漫畫連想像都不敢想像的大範圍。 圖片來源:《托瑪的心臟》書封

1970年代,日本出現了一批充滿創意的女漫畫家。因為她們中好幾個人都出生在1949年到1950年(昭和24年到25年),後來被稱為「花樣的24年組」。其中的佼佼者萩尾望都和竹宮惠子曾有兩年在東京練馬區大泉的兩層樓木造房子一起生活,其他漫畫家也經常來聊天或在工作生活方面幫幫忙。後來發展成BL潮流的少年愛主題,就是從那一棟木造房子開始的。

不過,她們開創的領域遠不僅是男同志主題,還有科幻、奇幻、宇宙等等從前的少女漫畫連想像都不敢想像的大範圍。難怪,萩尾後來獲得國家勳章,竹宮則成為京都精華大學的校長;可以說她們作品具有的文化價值被主流社會肯定了。

自「花樣的24年組」出道已過半個世紀,當年的年輕人都已經進入晚年了。萩尾望都最近出版的一本書《只講一次,關於大泉的事情》,不僅在她們的粉絲圈、而且在廣大日本文化界引起不小的波動。萩尾在書中第一次透露:在大泉的共同生活只維持兩年,是因為竹宮有一天勸告了萩尾,不要剽竊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訴說日本少女漫畫在1970年代的起飛是怎樣發生的,還有萩尾望都這樣的天才是究竟如何被塑造出來的,在廣大日本文化界引起不小的波動。圖片來源:《只講一次,關於大泉的事情》書封。

只講一次,當年大泉的回憶

在書的序文和後記裡,萩尾都寫:本來不想出這樣的書,可是自從前些時竹宮出版自傳而談到大泉時期的種種以後,好多家媒體都要求萩尾做回應或者舉行跟竹宮的公開對談,抑或要把她們青春期的故事拍成電視劇、電影等等。然而,萩尾是受到了譴責以後,50年來一直迴避接觸竹宮以免再冒犯她的。為了日後不用說明為何不願意接下有關竹宮或大泉時期回憶的邀約,無可奈何,只好講一次當年的回憶了。萩尾這麼寫。

兩個富有天份的年輕漫畫家,住在一起天天說話,逐漸變成精神上的雙胞胎,容易發展到分不清彼此作品世界的境地;這是稍有人生經驗的大人都能想像到的。然而,她們當年才20出頭,都從西日本的小鎮單身到東京來闖世界,雖然充滿潛力,但是還沒有出名。跟她們創造力之大相比,自信心以及自我評價之低足夠叫人驚訝。

幾個年輕女漫畫家曾群聚而切磋琢磨,引起眾媒體的興趣,一個原因是著名男漫畫家如手塚治蟲、藤子不二雄、石之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等,也曾在1950年代共同居住在西武池袋沿線「常盤莊」,這段經歷已在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裡重複被提起,而成為日本次文化的創世傳說。當大家發現「花樣的24年組」也曾在同一條沿線的大泉一起生活工作,就幻想出華麗的「大泉沙龍」場景來,於是想請兩巨頭出來,按照他們想像的劇本演出給大家看。

即便成為優秀漫畫家,卻不被媽媽認可

雖然現實沒有媒體人的想像那麼簡單可愛,《只講一次,關於大泉的故事》這本書還是充滿著許多別開生面的片段。首先,除了兩個主角以外,這則故事原來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始終喜歡在幕後活動。她叫增山法惠,是個漫畫粉絲。大泉原來是她家的所在地,就是她幫萩尾、竹宮找到這間能夠共同生活工作的房子的。最後竹宮譴責萩尾時,她也在一起幫竹宮說話。

增山對男同志本就情有獨鍾,給兩位漫畫家介紹了許多有關的小說、影片等,包括日本的和西方的。受增山的影響,萩尾策劃出以德國男中學生宿舍為背景的作品《托瑪的心臟》。萩尾發現,只要換一下人物的性別,想像空間就變得很大了。把作品背景設在外國或者太空也能帶來類似的效果。竹宮的情況明確不同,她受增山的影響開始畫少男同性戀漫畫,以《風與木之詩》正式開創了即將發展成BL的潮流。

包括我在內,日本很多人以為萩尾望都那麼優秀的作家,應該來自文化資本深厚的家庭。其實不是。她從小受母親的精神虐待長大,拍成了電影的《蜥蜴女孩》中,在母親眼裡變成蜥蜴的女孩子,就是小時候的她自己。母親也一直反對女兒畫漫畫,即使做專業漫畫家走紅以後,還常勸她放棄漫畫回家鄉。這次的書中,萩尾寫道:有一年,NHK早晨的連續劇播送以漫畫家水木茂的妻子為主角的《鬼太郎之妻》,母親打電話過來說:水木先生做的工作就是妳做的工作吧,對不起喲。那年女兒已經61歲了。

既然萩尾望都說大泉的事情只講一次而已,在她有生之年,大家應該不好意思找她談當年發生的事了。儘管如此,她寫的書充滿著太多有意思的內容,例如日本少女漫畫在1970年代的起飛是怎樣發生的,還有萩尾望都這樣的天才是究竟如何被塑造出來的。

瀏覽次數:2786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日本東京人。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現為明治大學教授。早年留學北京、廣州、多倫多,並旅居香港。在台灣、香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中文媒體開過專欄。近作有日文《台灣物語》、中文《再見!平成時代》等。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日本東京人。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現為明治大學教授。早年留學北京、廣州、多倫多,並旅居香港。在台灣、香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中文媒體開過專欄。近作有日文《台灣物語》、中文《再見!平成時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