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人物 左手做紙雕、右手賣麵線糊,雲林北港阿豐哥的斜槓人生

從古蹟修復到賣麵線糊,阿豐麵線糊老闆葉成豐對紙雕的興趣未曾停歇,傻傻地做媽祖婆「揬頭」的事,笑看人生百態,刻下雲林北港的民俗文化。

左手做紙雕、右手賣麵線糊,雲林北港阿豐哥的斜槓人生

身兼麵線糊老闆及紙雕師的阿豐。

在雲林北港朝天宮廟後發跡的阿豐麵線糊,名符其實是虔誠第一排的信眾。

老闆阿豐(葉成豐)傳承媽媽的手藝與口碑,讓無名小攤翻身成在地名店。數十年來阿豐只賣麵線糊、油飯與幾樣湯和小菜,對比之下他把小本盈餘拿去設計文創商品:北港好七淘(地圖桌遊)、明信片、報馬仔繪本等,年年發行更新再版,項目比本業還精彩。在多重斜槓的身份以外,阿豐名符其實是位被麵線糊耽誤的紙雕師。

很多人覺得阿豐憨,做那些都不會賺錢,但也很多人覺得他闊,肯定是賺了不少,才能這樣打廣告。可答案兩者皆非。他說,那是媽祖婆「揬頭」(意為指頭、點名),要咱做啥就做啥。

從古蹟修復 轉行賣麵線糊

 一九八八年北港第一市場大火燒毀,阿豐本在市場賣麵線糊的母親只得借人家的亭仔腳,四處流浪做生意。剛從雲林土庫商工畢業的阿豐也聽從母親意思,出社會去找頭路,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建築師李政隆的古蹟寺廟研究室擔任繪圖員。

在六、七年時間裡,阿豐隨工作隊跑遍台灣中南部,除了台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佳里金唐殿、彰化花壇虎山巖之外,他也走進自小熟悉的朝天宮,從一無所知到看懂了插角、疊斗、石鼓等傳統建築的內涵,漸漸明白廟宇不只是拜拜而已,在信仰背後,還有美與文化。

廣告

《龍鳳閣》是現已少見的北港特有藝陣。

儘管學校讀的是建築製圖科,可是阿豐愛畫畫,總羨慕隔壁的廣告設計科,有素描、攝影、紙雕等美術課可以上。一日他在書局看到一本紙雕教學書,便欣喜買下,在家揣摩自學,這一練就是三十多年,即便日後忙於油湯生意,阿豐對於美術的追求未曾停歇。

當社會景氣低迷,寺廟的香油收入不豐,連帶使得古蹟修復工作銳減。阿豐打算返回故鄉接手生意,未料母親晚年無力操持,老顧客早散了。彼時,家族有人招他合夥賣麵線糊,阿豐邊學邊做,勉強撐起生意,卻沒想到兩年後親戚眼見生意有起色,突然宣布拆夥!

自幼罹患小兒麻痺,但上天也很公平,給了阿豐巧手。

再累也要紙雕 刻畫北港廟文化

一九九七年結婚、一九九八年失業、一九九九年生小孩,阿豐的人生戲碼高潮迭起,好不容易創業卻被合夥人踢出來。阿豐嘆,因為欠財,轉念想救市,所以他才自掏腰包發行美食地圖,希望拋磚引玉推廣北港,而紙雕也成了勞碌之餘的心靈慰藉。「我規定自己一天至少要做一小時紙雕。」北港麵線糊是早餐生意,備料工作都在三更半夜,店家得一直忙到隔日中午,售罄人散才能收攤。做完生意所剩的閒暇不多,阿豐就犧牲午睡,把時間留給心愛的紙雕。

廣告

天公疼憨人的阿豐說,功德不求回報,才越做越歡喜。

十多年前,笨港合和民俗發展協會要成立報馬廳,向阿豐討一件迎熱鬧的作品,於是他在老照片裡發現創作題材,用紙雕重現古早媽祖遶境場景,包括隊伍前方探路的報馬仔與開路鼓、駕前出陣的龍鳳獅、護衛鑾駕的七十二隊等等,累積至今共約三十件作品,完整記錄了北港的信仰民俗文化。(延伸閱讀:媽祖如台灣人共同的母親般,撫慰心靈的焦慮與不安

《神轎》栩栩如生表現出抬轎人的姿態與神轎的細節。

年少返鄉沒頭路,阿豐去拜託媽祖婆;做生意被拆夥踢出,阿豐也問媽祖婆。前年阿豐想買店面,也依從媽祖婆擲筊指示,買下中正路連勝針車行。一路憨憨做來,終於有了自己的店,「阮阿母常講,予人偏就是要會呷會睏。」意思是,不怕被佔便宜才能無憂無愁,該是誰的不必爭,上天都安排好了。

就像麵線糊打上蛋黃,單純信念也能改變人生。

從古蹟修復到賣麵線糊的輾轉人生,虔誠的阿豐形容那是媽祖婆要他去「進修」,現在才有能力可以替地方服務。做生意看盡人生百態,但阿豐的刻刀下卻見歡喜,他總結人生不用太聰明、太計較,就是要學「戇」(笨),才會快樂。

廣告

*本文作者:李佳芳,節錄自微笑台灣季刊2020夏季號《在風景裡住下來

光點

阿豐麵線糊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正路24號
電話:0911-100679

 

責任編輯:楊晏琳
核稿編輯:林君翰

微笑季刊:2020夏季號《在風景裡住下來》

★居遊花東 ★包場露營 ★運動假期
啟動16款開闊的旅行模式

不安的時候就去旅行吧!
土地會給你最溫暖的安慰。

此時此刻,微笑台灣想給你,
開闊、安全、既療癒也充電的深度旅行。

收藏:天下網路書店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