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背水一戰」:李在鎔宣布未來3年投資2050億美元,超過台灣年度預算兩倍

三星「背水一戰」:李在鎔宣布未來3年投資2050億美元,超過台灣年度預算兩倍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國三星掌門人李在鎔獲假釋出獄後,三星(Samsung)於8月24日火速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台灣年度支出預算「兩倍」的資金(2050億美元),分別就半導體、生技製藥、通訊以及機器人進行大規模投資,並以半導體為主要項目,鞏固其科技業的領導地位。

三星(Samsung)掌門人李在鎔(Lee Jae-Yong)獲釋後,火速於8月24日宣布,將於未來三年中增加投資總額達到2050億美元(新台幣5兆7400億元),其總額超過台灣2020年度預算支出(新台幣2兆1000億元)的兩倍,計畫中分別就半導體、生技製藥、通訊以及機器人進行投資,並以半導體為主要項目,藉此鞏固其科技領導地位,而業內人士則稱這是韓國三星的「背水一戰」。

三星掌門人李在鎔出獄後 火速推動大型投資計畫

三星掌門人李在鎔於8月13日獲釋,其獲假釋一定程度上是出於經濟因素考慮。當時韓國司法部坦言,由於全球半導體面臨晶片荒,而韓國的對手正在快速地推進,三星卻未能做出重大戰略決策,甚至不斷推遲投資的腳步,恐怕對韓國造成傷害。

過去李在鎔因為賄賂前總統朴槿惠的助手,以獲取南韓政府對三星旗下2家子公司合併案的支持,遭判有期徒刑2年6個月,並在今年2月入獄。

近來由於面對台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TSM)持續拉開與三星的距離,再加上英特爾(Intel Corp.)宣布重返晶片代工市場的計劃,韓國產業上壓力,成為其假釋的主因。

李在鎔8月13日假釋出獄後,遭南韓社會批評給予財閥和權貴階級特殊待遇,不過卻未因此停止執掌三星的腳步。《DIGITIMES》報導指出,李在鎔出獄後第12天,主導三星電子為首的集團,向理事會進行協議後,火速定案此項高達240兆韓元的鉅額投資計畫。

該計畫中除了針對半導體進行投資外,也將進一步擴大三星生物製劑(Samsung Biologics)的研發支出,針對「疫苗」和細胞及基因治療產品研發,投入高達240兆韓元,而其中180兆韓元(占75%),將用於提振南韓經濟,且要再直接聘僱4萬名員工,增加國內就業。

三星強調這項三年鉅額投資計畫,就晶片製造、機器人、生技製藥等領域進行開拓,而未來半導體產業將是重中之重,藉此維持三星在未來科技業的領先優勢,同時也將替下一代通訊技術進行佈局。

前有台積電、後有英特爾,三星鉅額投資的「背水一戰」

面對疫情後全球產生的晶片荒,半導體成為各國的戰略產業,隨著美、中、日不斷進逼宣布擴建本土晶圓廠,打造國家半導體供應鏈。這其中又以美國英特爾來勢洶洶。

英特爾執行者基辛格(Pat Gelsinger)告訴《華爾街日報》,未來計劃在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家晶片工廠,預計將於2024年投產。

基辛格表示,除了會繼續和晶片製造商合作外,也將持續推動自家晶圓製造的產能且於今年公布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擴張計劃。同時也對《華爾街日報》強調:「我們回來復仇了!」

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Matthew Bryson針對英特爾更專注在晶圓製造上的表態,給予贊同,他說:「晶圓製造可以為英特爾生產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並且創造最佳優勢。」

近年來隨著半導體生產往亞洲轉移,華府越來越憂心於美國晶片產業能否持續強大,又或者將受制於他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直到疫情後,車用晶片開始短缺,基本確立了這個危機。

為了避免晶片導致未來科技產業受到箝制,美國將以舉國之力扶持補助國內半導體企業的發展,而英特爾正是最主要的廠商之一

針對三星的處境,《關鍵評論網》訪談半導體業內人士指出,若以半導體產業來看2021年首季營收,是由英特爾居冠、南韓三星排名第2,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排第3,也是唯一的純晶圓代工廠。

他說,但是若以晶圓生產的角度而言,台積電才是第1、三星居於第2,後續則為聯電、美國格羅方德以及中國中芯。其中台灣的晶圓市佔率(台積電、聯電)高達六成。

業內人士解釋,原本半導體產業採專業分工的模式,上游設計、中上游製造以及下游封測,因此各國也各自發展適合的面向進行互補,例如,美國專精於半導體設計、日本擅長於半導體材料以及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等。

他說,但是受到疫情影響,世界各國突然發現,會因為地緣政治、交通等問題,導致半導體「斷鏈」,恐嚴重影響世界各國經濟。「這個晶片荒將造成所有的科技產品都無法出貨,其中又以汽車產業最嚴重」他強調。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紛紛卯足全力衝刺製造晶片。他說,這樣的壓力也導致三星,必須更快速做出反應,如果慢了一步,南韓半導體產業也將落後於人,因此於此背景下,三星這次斥資數千億美元將是背水一戰,也為韓國扛下重擔。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