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現場

共有 23 則相關文章
新健康

手術、化療都無效,還可以善終嗎?何時該勇敢放手?

當病情已到末期,患者及其家屬須面對艱難選擇,包括是否延續生命治療、轉向緩和醫療,或選擇安寧療護。如何正視這些抉擇,做出最適合的「最終醫療方案」呢?

新健康

從迎接新生命到推動安樂死,婦產科醫師江盛:死亡,是醫生或病人的權力?

當走向痛苦的生命末期時,安樂死是可能的選擇嗎?當全世界有超過15個國家通過安樂死合法,台灣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嗎?

新健康

「再見,我親愛的寶貝!」88歲老母親跟安樂死女兒的最後道別:一個醫師的現場觀察

史黛芬妮.葛林(Stefanie Green)擔任產科醫師20多年,在2016年成為安樂死醫生,她是加拿大安樂死評估者與提供者協會(CAMAP)創辦人,也是卑詩省衛生部安樂死監督委員會的醫學顧問。本篇文章出自她的新書《死於安樂:加拿大安樂死醫生的善終現場記錄與反思》。

新健康

國衛院專欄|肥胖、孤立、吃不對易失智,認知退化可預防嗎?

認知退化究竟可不可以有效預防?就算先天遺傳基因無法扭轉,靠著後天生活習慣與居住環境的改善,依然能擁有優質的老年生活。

新健康

在家安心老去--醫院、門診外的第三選擇,在宅醫療是什麼?日本怎麼做?

醫療一定要到醫院嗎?台灣即將展開居家醫療,但日本早在1992年即落實,居家環境成為提供醫療行為的場所,如今連照服員都可抽痰、插鼻胃管。

專題

【褪色的世界第一】健保財務黑洞恐勞保化!學者:未來年輕人的薪水4成都要繳勞健保費

政府去年撥補健保200億元,看在學者眼裡恐開啟健保勞保化的潘朵拉盒子。長期研究健保財務和健康經濟,淡江大學會計系教授韓幸紋直言,仰賴政府補貼只會落得慈母多敗兒,愈晚出生的人猶如棒棒糖的細柄要撐起高齡人口,健保制度已到必須盡速改革的關鍵時刻。

新健康

【褪色的世界第一】醫材價差大、達文西浮濫,台大公衛學院院長沉痛:政府應監控自費市場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鄭守夏曾任衛生署副署長、健保局總經理,他以父親遭遇為例,直指政府面對自費亂象,不需控管但至少須監控;若取消總額勢必造成醫療費用暴衝,可從門診總額著手。

新健康

國衛院專欄| 預防心臟病,降低腦疾病!時時檢視8大健康指標活得更安心

心臟病、失智症、腦中風等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可能有相同危險因子,甚至因果關係。8個健康指標幫助你促進心血管健康,對腦健康更有益。

新健康

找對醫師、做好功課!尋求醫療第二意見怎麼問?地雷在哪裡?

確診癌症找誰治療?調查發現,超過 7 成癌症病人,會在開始治療前尋求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第三意見,甚至有一成找過超過三位醫師。

新健康

【褪色的世界第一】醫療本業利潤剩1%!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若我是企業CEO,老早被開除

健保是看得到、看得起卻看不好?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直指,台灣不健康餘命將近8年才是世界第一,在健保總額制度壓縮下,醫院沒有合理收益、留不住人才,是醫療品質節節敗退的主因。醫療要維持一流水準,政府以部分稅收補強或可收到效果。

TOP